我国的书法艺术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之所以成为一门艺术,主要取决于中国人善于把实用的东西上升为美的艺术,同时与中国独特的文字和毛笔关系密切有关。其文字意象构思、立象尽意的特点酝酿着书法艺术的灵魂,而方块构形,灿然于目的姿质又构成书法艺术的形式基础。其工具,“惟笔软则奇怪生焉”,可生出方圆藏露、逆顺向背的韵味,轻重肥瘦、浓淡湿涩的情趣,抑扬顿挫、聚散疏密的笔调。断连承接、刚柔雄秀的气势;再辅以专门制作的纸墨,使书法艺术更趋变幻莫测。韵味无穷。书法不仅成为表达最高意境与情操的民族艺术,而且居于所有艺术之首。
东汉后期蔡邕的《九势》是古代中国书法理论史上最早的一篇专业论文,是中国书法的第一块理论基石。
“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这段话中的“自然”衍生出两个定义:
1、书者法象也,书法是自然万物的再现;
2、书者心画也,书法是表现人性的。
道法自然,用“道”来效法自然,用什么来表达“道”呢?一阴一阳为之道。
在古人眼中一切都是自然关系,天地之间阴阳交错,阴阳具体放到书法上,就是各种对比关系。阴阳在书法艺术的体现形式。用笔轻重快慢,点画粗细方圆,结体大小正侧,章法疏密虚实,用墨枯湿浓淡。我们今天看历代的书法,实际就是各种对比关系在不断被挖掘。
书法的形与势是书法艺术中最根本的核心!其来源于“人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中国最核心的古老哲学。世间万象存于阴阳之中,是阴阳的对立统一。书法艺术千变万化,归根到底是形与势之间的对立统一。
“形”指的是造型与空间,我们讲的粗细方圆、疏密虚实都是讲的空间之间的占有,空间之间的距离。而书法从甲骨文到大篆及至隶书,主要关注点都在造型上,点画的造型,一波三折、蚕头燕尾等等。中国书法在造型和空间上的表现跟绘画有很相近的关系。
魏晋开始中国书法有了连续书写,到唐代把“势”推向了极致。
书法的“形、势”概括为:
1、“形”,指的是空间感的,跟绘画相通;
2、“势”,指的是时间感,跟音乐相通。
空间与时间用我们中国人的话讲。就是“世界”与“宇宙”。
“世”,三十年称一世,“界”,指空间的划分。
“宇”,上下四方为宇,“宙”,古往今来为宙。
书法的表现形式,看起来是形式的问题,实际本质上又是一个内容的问题,表现的就是对时间和空间的认识,对世界和宇宙的认识。就是中国人观察世界、理解世界、表现世界的方式方法的问题,形式就是内容,内容包含在形式里面。
书法是中国文化的核心的核心”。应该说,中国的文字乃至书法艺术的特性,契合了中国文化的某种特质。从书法角度来观照中国文化,是一个比较便捷的方式。唐太宗李世民提倡王羲之平和淡泊、温柔敦厚的书风,既是出于初唐时期确立文化典范的政治需要,同时也是个人的喜好。上至历代君王,下至普通百姓,书法都与之有着紧密的联系。可以说,书法是最能代表民族特质又有广泛群众基础的艺术。
老子崇尚的天人合一、阴阳辩证在书法中得到充分的体现。阴阳相生、刚柔相济、虚实相间、计白当黑、“带燥方润,将浓遂枯”等,这些书法中常见的矛盾关系,体现了对立统一的辩证原理。另一方面,儒家崇尚温良恭俭让的道德规范,影响着书法的风格品评标准,“违而不犯,和而不同”“不激不励而风规自远”,体现出符合儒家标准的温柔敦厚的谦谦君子形象。
实用文字的发展和作为艺术的书法的发展,是两个完全相反的方向。实用文字的发展讲求整齐简洁、美观规范,由繁至简;艺术则追求变化和特点。所以,一种字体在出现初期至成熟之前,往往是艺术成就最高的时期。商周甲骨文已经是高度成熟的文字,至东汉末,书法的各种字体和风格样式都达到完备的状态,出现了一大批以书法名世而载入史册的书家,也出现了一批书法理论专著。这些理论不仅影响着书法艺术的发展,也为绘画以及其它艺术奠定了理论基础。
文字书写发展成为独立的艺术,领先并影响着其它门类艺术的发展,使得中国艺术从形成到发展始终注重意象化表达。中国画强调线条勾勒和书写性,正是书法影响力的体现。中国人对书写至始至终的情结、对书写特征的迷恋,在其他民族是极为罕见的。先哲许思园说:“书法为最普遍最实用之艺术,中国人审美修养,实基于此,因而陶冶成世界上最能鉴赏形式美之民族。中国之篆隶行草山水花鸟画幅,玉器与园庭布置,皆无上美妙。发扬民族文化,必经恢复此艺术境界始,而其根本则在书法。”
书法即器识。宁与勿之间千年揣摩,万人读烂。万千凝重,一声叹息。
王羲之书《兰亭序》,记叙兰亭山水之美和集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了“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的感慨;颜真卿书《祭侄稿》于亲人罹难、“父陷子死,孤城围逼”的情况之下,借其文其书表达对叛贼的痛恨和失去亲人的悲愤,书文辉映,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苏东坡于困顿之中书《黄州寒食诗》,“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寓忧患之意于点画之间,将抑郁却旷达之情倾泻于笔端……历代志士的家国情怀无不体现在书法之中。
书法即禅修,自悟自得,见心见性,即心即佛,此时此地,一念妙有,万象归心。
书法就是汇通天人的大道。“道可道,非常道。”空间上的,时间上的所有矛盾都在一次性的动作里凝涩淋漓浑然自现,或闲适悠然,或悱恻温柔,或波澜壮阔,或萧瑟寥落。周易八卦,仓颉造作,真草隶篆,多少讯息,多少酝酿,多少苍凉!书法就是一种气象,人间百态,宇宙洪荒,沧海横流英雄本色。
韵法意态,燕瘦环肥,各美其美,各行其道,皆自然之数也。说到底,书法就是一种气息,书法就是每一个书写者的个性光辉。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更没有两颗一样的心灵,滚滚红尘,茫茫人海,天地造化父母生养就注定了你的不同,世事弄人,命运捉弄哪里有一切顺逐的万事公平呢。你就是你的光辉,你就是你的理由,只有个性才有光辉!书法是什么?书法就是人,人就是干活吃饭胡思乱想,顺逆不愿意死去,好赖都要活着的一种动物。书法就是一种释放,是高华婉转云淡风轻,还是沉郁顿挫老树枯藤,那就看书者的际遇与心绪了。书法就是一种追求,一种探索,追求个体的心灵宁静与自由,探索那些心灵最深处那些隐秘着的震颤与悸动,敏锐充实而又丰盈。万千重围,雾霾深重,一念洞穿!书法就是信念。生死不顾,热爱自己。
书者,心也,与天地相呼吸,以光芒相照耀!而更多的时候,书法更像是一场意外。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精湛控制之外的那一份突然的精彩。书法就是能够自然而又精微地体现独特人格精神的汉字书写。它的神奇之处就在于能够微妙地你呈现你个人的个性、情感、阅历、修养以及思想境界,风格即人。深度解放,高度集中,千锤百炼,万法归心,无往而不至。
书法在传统社会里一直都是文人士大夫的专利,既是书斋雅玩,也是必修功课。于读书治学之余,挥毫染翰,即可证经悟道,又可消磨时日。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是古代君子立身的四个原则,也可看作一个层层递进、人生境界不断提高并最终升华的过程。为学始于立志,致力于道德,终于优游于艺术境界。只有依靠艺术达于“游”的精神自由境界,才可体味如“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人生大境界。
书法能表达中国人的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以及待人接物的态度。对力、气、韵、势、节奏的追求中,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意识;穿插、避让、担夫争道,又是对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表现。张旭见公主担夫争道“而得笔法之意”,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而“自此草书长进”;怀素自述草书所得,“谓观夏云多奇峰,尝师之”;黄庭坚“于道舟中,观长年荡桨,群丁拔棹乃觉少进,喜之所得,辄得用笔。”以古人为师和以造化为师是书法学习的两条重要途径。师古人,就是学习历代积累的书写经验;师造化,是要参悟宇宙人生和自然万物之理,以技进道。
书法是什么?深邃活泼,定义千万,每一个身在其中者感受无尽无边。
几十年前,很多人担心电脑时代,书法会因为失去实用价值而消亡,可现在的结果正好相反——它的艺术特性越来越被重视。换句话说,书法是一门纯粹的艺术语言,有没有实用功能都不重要。而正由于笔下有着无限丰富的可能,才能让它成为纯粹的一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