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4

一直以来,对在朋友圈晒自己为了工作,不陪孩子,为大家舍小家的“楷模”就有本能的排斥,现在想来,就是直觉这样的人缺乏了“人性”,为了他们认为重要的东西,抛下了真正需要他们的人。

不排除这是我自我中心的观点,我认为陪伴小孩比无意义的加班更加重要,不代表别人也这么认为,因为确实存在着一批人下了班也不回家,领导走了他才走。以前就有朋友的单位,由于领导每天下午四点半会过来,所以白天大家都不怎么干活儿,下午领导出现后就都忙的热火朝天,然后集体加班。更有甚者,新手爸爸为了不带娃,下班后在单位打游戏,或者发呆,或者出去聚餐,也号称加班,或者应酬。总之,确实存在有人把家人放在后面的,选择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也无可厚非,不要去干扰别人就可以了。

不过对陈可辛的这部短剧,《三分钟》所体现出的内容依旧让我感到不适。连续几年来都是这位妈妈过年值班,有这么无能或者变态的排班领导么?正常思路这种班都应该是轮流的,除非自己要求值班,不然不会连续几年都排同一个人。那么问题来了,这个妈妈为什么要自己要求值班?为了积极表现争当先进?还是圣母情怀把回家的机会留给别人?不管什么理由,她这样的做法,都伤害了这个世界上最需要她的人-她的儿子。而在车站和儿子见面的时候,孩子背着乘法口诀表,也可想而知这位妈妈平时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最关注的是什么,以及相处的状态,是带有一定焦虑的,孩子既想她,又怕她,她也没有在孩子和工作之间选择孩子,哪怕陪着过年一次,这样孩子会更有被抛弃的焦虑,更不敢在妈妈面前表达自己的诉求,只能通过“好好表现”,让妈妈奖励自己可以多陪在身边几天。当这种陪伴成为奢求,孩子害怕因为自己的缘故让妈妈选择工作,也阻止了他主动向母亲表达需求的通道。

这该如何归因?是人自己的问题,还是社会的问题?单独归因于一个因素是不负责任的,这些都在起着作用。从相反的角度来看,既然有个醉心工作的人,那么其他与其共事的人是更加正常的,更愿意陪着家人一起过年的。为什么同样的环境下,同样受着“为大家舍小家”的教育成长起来的人,他们就更具有“人性”,也敢于表达自己的需要呢?此外,能不能不要再做这种反人性的宣传片了?一个正常的社会需要的不是工具,而是正常的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2011年10月20日为什么糊涂 回家的路上,晓晓打了个喷嚏,妈妈有点紧张:“怎么了?”却说成了:“怎么办?”说完...
    羊羊羊羊汪阅读 13,335评论 2 14
  • 决定改变期---满怀期待 混乱期---痛苦坚持 焦虑期---信念动摇 失望期---怀疑否定 反思期---重拾信心 ...
    早茶月光C阅读 4,398评论 10 19
  • 原本今天的计划就是在家休息等着下午的假日活动。结果奶奶昨天早上“下了个命令”,要求孩爹带着宝宝们回老家聚会~~与孩...
    守护你长大阅读 2,642评论 0 5
  • 涉及到判断网络请求是WiFi,3G,还是无网络,有多种方式,我们可以利用AFNetworking提供的方法//见图...
    朱晓晓的技术博客阅读 10,229评论 0 3
  • 从毕业后到工作了近半年了,曾经那个让我魂牵梦绕的,天天触摸,拍打。而变成想想,嗯哼动作不错,嗯哼这个图片挺好。 从...
    大白的心里话阅读 1,499评论 0 0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