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试临近,总会有孩子很焦虑,家长很紧张的现象出现。
作为家长,大都希望孩子可以考个好成绩,可大多数家长有些时候会有种有心无力的感觉。
家长面对孩子的学习、考试通常存在以下这几种情况:
一、有的家长感觉管得太多,怕打扰了孩子;
建议:这类家长需要守住自己的界限,明了可为、不可为的事情。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和孩子坦诚交流各自的感受和想法,打消顾虑,实现双赢。
二、有的家长不管不问,完全靠老师。
建议:这类家长需要意识到关注和重视孩子学习、考试的重要性,和老师多沟通、交流和协作。
三、有的的家长会出现焦虑和烦恼。不少家长会又急又气,亲子关系高度紧张,甚至发生失去理智的行为:
最近报道中出现很多事例如浙江杭州一位父亲因怕辅导作业过程中忍不住打儿子把自己双手反绑大半年;上海一位爸爸因孩子不写作业,凌晨三点半把10岁的孩子丢到火车站给他一个碗让他跪地乞讨;武汉一位妈妈因为辅导作业与7岁的儿子发生争吵,一怒之下吞下7颗安眠药。
建议:这类家长需要学习一下科学、易用、适合自己的情绪管理方法;对孩子需要了解一下孩子的情绪和思维力方面。随着学业的深入,很多功课是需要有深度思维力的,那些思维力不足的孩子怎么用功也学不好,不是不勤奋,而是很多课老师在讲根本听不懂,很多题目看着根本不理解。这与孩子的思维力和思维模式有关,如何提升和培养孩子的思维力和模式才是关键。家长三四十岁的思维力去理解和辅导作业自然会,可是对于7岁,8岁的孩子们我们真正地把他们看成小孩子了吗?有时候我们忘了初心,记得我和爱人要宝宝之前的初心就是希望他健康平安长大,可是等他长到现在一周五个多月时生活中听到最多的就是乖、听话。这个不能碰,那个脏,那个要洗……渐渐地增加了很多的其他标准。还有孩子在大人怒气冲冲,大声训斥、谩骂等情绪的炮轰下已经被淹没在负面情绪中,哪里还顾得了现实的作业。父母不理智的做法更是更孩子留下了心理阴影,一做作业或许就联想到不好的体验,这样下去是谁都会本能的逃避。即使是在做作业,思维力也会受限。想想思维方式方面,从小我们问孩子的大都是封闭性问题,像“好不好、行不行、香不香、是不是……”,孩子的思维方式没有被拓展,只是被动的选择,接受。到头来我们大人还怨孩子怎么就是理解不了呢!他的思维、选择早已被抚养者框住了。
孩子面对即将到来的期末考,心理上会有各种压力和想法,通常存在以下这几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有些孩子平时学习情况不是很理想,对期末考试压根没有信心,觉得还是会一如既往的不理想,所以复习时就会自然而然地选择自暴自弃,觉得无所谓,不会认真投入和复习备考。
建议:这类孩子缺乏自信,内心缺乏爱、关注和重视,家长和老师可以相互配合给予孩子关注和重视,陪伴和鼓励他去做和实现进步,有成就感和动力。
第二种情况:有些孩子觉得期末考试成绩就是给家长看的,既希望自己考好,能够讨父母欢心,又害怕自己考不好,惹父母生气。
建议:家长平时就要和孩子坦诚交流关于考试的一些看法,其实考试它最大的功能是“诊断”,是对本学期学习成果的一个检验,弱化分数的重要性,当然,家长言行需一致,真正做到看清分数的真正功能。
第三种情况:有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孩子,想要在期末考出更好的成绩,想要超过某某同学,更不想自己的成绩被其他同学赶上,在这种压力下,往往会容易紧张、焦虑和担心。甚至有些孩子会出现心慌、吃不下饭、浑身难受等躯体症状,难以集中精力复习。这让不少家长既烦恼又无奈,其实这都是典型的“考试焦虑”表现。
建议:针对这种情况,家长日常需要身教言传给孩子示范不要太在意得失和自我加压,而是要调整好状态,学会放松和自我减压,做好自己能做,超越自我。
其实面临考试尤其是期末考试,很多孩子都会有一定程度上的心情紧张、担忧,这是正常的心理现象。此时,家长应恰当处理,帮孩子找准原因,调整好状态。
面对考试,孩子的压力已经很大了,最需要的是家长的信任、支持与鼓励。只有这样,孩子才能以更好的姿态来复习,从容应对期末考试和未来各种各样的考试。
其实整理出这些之后,突然脑海中冒出关系胜于教育,好的关系胜于好的教育。亲子关系好了,有些难题、烦恼自然而然迎刃而解了。
梳理了一下这5年多从事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的体验,发现其中的背后有一些共性其实亲子之间大致是沟通方式主要是不会很好的表情达意,不擅长情绪管理等方面日积越累出来的问题。那么想彻底解决问题就要痛则思变,真正的去做,去改变,去坚持。身教言传给孩子示范如何变得更好,没有哪个孩子生来不向往美好的,孩子生本俱足。
爱孩子如其所是而非如我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