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提问】
马老师,您好,我很想让先生和我一起学习传统文化,但很多课程他都不想去听,提了多次都不敢兴趣,和他说别的他感兴趣,说一起去学习就不吭声了!我该怎么引导他呢?
古语有言,“君子和而不同”。意思是说,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对于某些事情的看法,却不会一味地苟同于对方。其实,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兴趣爱好,不需要别人的认同,也不需要盲从别人的想法。
实际上,马小秋是一位中华传统文化爱好者,因此也希望和这位女士一样,把中华传统文化分享给身边的亲人、朋友。但是,马小秋从不愿做强人所难的事情,而是通过善巧的方法把好东西分享出去。
马小秋刚开始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时候,每天都会诵读佛学经典,孩子的父亲对此非常抵触,甚至阻止马小秋继续学习。顺从?还是反击?马小秋用默读的方式取代放声诵读,这样既不影响他人,又能继续学习。同时,马小秋践行经典中的智慧,改变自己的不足之处,用行动感化、影响孩子的父亲。或许是感受到马小秋的变化,孩子的父亲也开始学习经典,并主动与马小秋分享他的见解和心得。
其实,很多人对中华传统文化不感兴趣,原因在于他们从来没有深入地了解。我想,提出问题的这位女士,通过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收获处世智慧、明了人生真理,认为其对人生道路大有裨益,因此,想要引导丈夫与自己共同学习,以期助益丈夫发展事业、成就人生。虽然丈夫初时是抵触的,但妻子可以通过丈夫的性格、喜好,把他引入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之路。
马小秋曾经非常爱看文艺电影,但孩子的父亲喜欢武打电影,彼此之间谁也不愿意迁就谁。后来,马小秋明白一个道理,再成熟的男人也有孩子气的一面,因此,妻子要充分展现自己的母性光辉,用包容与爱感化他、引导他。所以,马小秋陪伴孩子的父亲看武打电影、聊电影情节,慢慢地,他也会与我一起观看我喜欢的电影,一起讨论电影情节、场景画面。
在马小秋看来,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根本目的在于学以致用。对于这位女士来说,丈夫抵触中华传统文化,就是对自己的一次检验。如果丈夫与自己意见相左,不用着急、也不用难过,这个时候,正是践行经典智慧的好时机。要知道,收获了智慧与真理,就要懂得把它应用到实际生活、工作中。
现实生活中,人情冷漠、邻里疏远,夫妻关系显得更为紧密。因此,在夫妻相处的过程中,做任何事、说任何话,都要讲究分寸、循循善诱,即使是做好事、说好话,也要以柔软的方式引导对方。只有这样,夫妻才能和睦相处,共同创造幸福美满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