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独生子女多,他们从小被娇惯,变得很任性自私。在和别人相处时就出现许多问题。引导孩子学会交往,学会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今天就来介绍一下几个朋友在这方面的教子经验——
一个朋友的孩子打小诚实,上一年级后,老师充分发挥孩子的这个“优点”,每当教室有“情况”,老师就问他,孩子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这样就惹恼了同伴。一年级的孩子用的是铅笔,每天去学校,妈妈就给他削八九支铅笔,可往往孩子弯腰捡东西起身,自己的铅笔就不翼而飞,其他孩子就都拿了,课下也不和孩子玩儿。他妈妈考虑到这件事有点不妙。可找老师也不合适,因为孩子“丢”铅笔的事,报告老师好长时间了,也没有解决。妈妈就试着引导儿子:“宝贝,你是不是班长?”
“不是。”
“你是不是组长或者课代表?”
“不是。”
“教室里有事,班长,组长或课代表要先汇报老师,你是一个普通的学生,不要抢风头,好吗?这就好比站路队,你乱插队,大家就不喜欢你!”
“噢!”孩子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隔天中午,孩子回家说,今天老师又叫他说一说数学课上谁说话了,儿子说我不是班长,也不是组长,老师你问他们吧,老师就让他坐下了。
后来,朋友教儿子怎样帮助别人,怎样拒绝别人,怎样做尽量不麻烦别人……渐渐地,孩子每天回来说的都是开心事。
在共同学习、集体活动中,孩子们不断地学习并体验怎样才能有效地达到共同目标,这方面的指导,家长可不能缺席哦。
另一个朋友由于工作原因,孩子一直在老家和奶奶住,养成了孤僻的性格,不合群。想了好多办法,都无济于事。三年级临近元旦,孩子愁上了表演节目。朋友灵机一动,让孩子邀请几个熟识的同学来家里,她负责排一个小品。她主动联系几个家长,大家都同意。这样每天中午做好饭,就把孩子接到自己家,吃饭,排练,逗笑,下午再送到学校,和同伴们在一起,孩子一天比一天开心。
元旦排小品,她一坚持就是四年,六年级的时候,她做的道具更精彩,糯米糖饼做的手枪,各种各样的糖果做的子弹袋,披挂起来孩子们就兴奋极了。她吩咐孩子们,表演完就把糖果分给大家吃。中午回家,孩子就扑到她怀里,喂给她一颗糖。孩子骄傲地说:老师同学都说他们的小品是最好的节目,糖是最好的新年礼物!这颗糖是他特意留给妈妈的。而朋友更高兴的是孩子学会了交往,享受着合作。
融洽的人际关系既是心理健康的表现之一,也是心理健康的催化剂。
而一个做爸爸的朋友更有心,当他发现孩子任性自私时,他们就和孩子一起玩儿牌。孩子喜欢玩儿牌,玩什么孩子决定,但刚开始玩儿,他出手毫不客气。孩子往往玩不了三局就摔牌而去。下一次孩子想玩儿牌时,爸爸就提出君子协定:摔牌不行!规则之下人人平等,玩儿得起就玩儿!孩子同意了,努力地克制自己,很辛苦。他就让孩子有输有赢,慢慢锻炼他的心理承受能力,渐渐培养了孩子接纳、尊重、团结友爱的精神。
孩子子学习不太好,对电脑感兴趣,他就大力支持,孩子玩儿电脑,组装维修电脑都比较熟练,渐渐在同学间就小有名气。上初中后,他建议孩子装个局域网,周末约好朋友来家里玩儿,他教给孩子如何招待朋友,他们夫妇两就“躲”出去,让孩子们“疯”。孩子们志同道合,一同玩儿游戏,一起研究电脑配置,一起探讨二战……在伙伴的影响下,孩子也越来越喜欢学习了,还说“他们大学相约在北京”。孩子变得阳光开朗,朋友感到无比欣慰。
是啊,良好的团队与协作精神,是现代社会最需要的品质。
心理学家罗杰斯非常强调人际交往对个体成长的意义。他指出:人与人的交往不仅能交流彼此的思想,还可以分享许多深层的情感、内心的感受。人与人通过沟通可以相互启迪,丰富彼此人生;在友谊之中人们互相接纳,探索自身和他人的内心世界,可以促进个人的成长,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
良好的人际关系会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慰藉和支持,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在良好的人际关系中成长起来的孩子,长大后更可能成功。
我们再爱孩子,也不可能陪他走到人生的尽头,可兄弟姐妹和朋友可以,那就让孩子多多亲近他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