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枉过正:意思是把弯的东西板正,又歪到另一边。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限度。
很多时候人总是这样,对待错的事情想马上改变反应过大,反而起到了不好的效果。做事认真,固然是好事,但是过头了往往就会"矫枉过正"。
现在就来谈谈我对"矫枉过正"这个概念的个人感受 。
我现在在一家金融企业上班,我们企业在我们这种三线城市算发展比较好的,算是省级示范公司。在当地有一定的知名度口碑也不错。福利待遇也不错(仅限于我们这种小城市)。相对的规章制度就严苛了点。因为金融行业风险管控放在第一位,严格点也正常。
我们公司的运营模式有点像银行,工作岗位设置需要在各个乡镇开设网点,相当于小型分公司。因为网点太多,为了节约运营成本。公司没有聘请清洁工这个职位。把打扫卫生的工作分配到各个网点由每个网点的工作员共同打扫卫生。
每月网点评选两名工作人员当选服务明星,发放500元奖金以资鼓励。最终把请清洁工的钱当成福利变向的发给员工。这么做一来提高员工打扫卫生的积极性,二来让员工在打扫卫生中学会爱惜打扫成果。
我们公司环境卫生好是外界公认的,是公司宣传正面形象的一种方式。时间长了难免会产生懈怠情绪,卫生不如从前好。公司为了改善这一情况,设置了一个反馈机制。请专人负责检查卫生,针对打扫不干净的网点实施"扣分"机制。【扣分机制和我们福利待遇挂钩,扣分实行翻倍扣,第一次1分、第二次2分、第三次4分、第四次8分以此类推】
检查人员非常严格,基本不听解释,发现问题马上拍照当做证据,形成报告往上级汇报。检查过程很细致例如:检查微波炉时打开手机闪光灯有内至外的检查,有一个水印都要"扣分"、花盆边上有泥土"扣分",厕所蓄水桶有沉淀物"扣分"、植物的叶子上有灰尘"扣分"、要是客户坐的椅子角生锈了要严重处理追加"扣分"等,在这个过程中完全不考虑打扫中的视角盲区,还有参照打扫平时打扫的时长和做得优秀的地方来评判。
最后因为这样的反馈机制导致我们,每次例会最多说得最多的就是如何打扫好卫生。我想说企业最关注的不应该是如何发展、如何营销、如何赚钱?到头来变成了如何打扫卫生!爱护和打扫卫生是好,给客户一种舒适的体验。当下处罚变成了主要目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才应该是公司的主要目的吧!这样的反馈机制是否需要修正一下,请别"矫枉过正"忘记了更重要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