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的亲子关系,似乎一直就是这样一种控制与反抗控制的过程。在我小时候,我的母亲似乎和《囧妈》里伊万的妈妈一样,她有着一个幻想出来的完美的女儿,并锲而不舍的把我打造成她想要我成长成的样子:发型、身材、穿衣风格、交友、玩耍时间、兴趣培养……细数起来,她所谓的爱浸透着儿时的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控制着那个自我意识薄弱的童年。这就是中国式亲子之间最大的问题,也是当今很多父母的真实写照。表面上看父母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其实深层分析的话,我们大部分的父母都属于“操控型父母”。
但人总是会有自我意识的,在说教和棍棒教育为主的家庭教育下,我对亲情并没有难以割舍的期待,于是在面对这样的控制时我总是会进行激烈的反抗,而这反抗往往会迎来更强烈的控制,然后,我和母亲两败俱伤。“控制型”的爱不是真正的爱,把控制说成爱,是我们这个世界最常见的谎言之一,而且对这个谎言,我们很容易信以为真,并因此受伤或伤人。我如此厌烦母亲否定我自我意识的行为,她总能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否定我,然后高高在上的告诉我什么才是正确的路,最后告诉我她是我的母亲,她不会害我。
正如书中所说,我的母亲她真真切切的是个“操控型”母亲,这类父母总是依据自己的意志,通过身体语言或话语对别人或周围的环境进行限制,以得到一定结果的行为。他们一方面严格控制孩子无条件服从,另一方面从情感上以冷漠的态度对待他们,很少考虑孩子的需求。毕竟在“控制者”眼里,别人的想法根本不值得一提。
在我们的传统教育中,听话被认为是孩子的孝道体现。说来讽刺,很多父母对孩子控制的愿望背后,是为了成为一个好家长,而孩子的不听话会影响父母在交际圈中的好家长的形象而让他们觉得自己脸面无光。操控的第一步往往是在自我意识没有完全成型的时期通过不断的言语刺激和道德打压让孩子不断丧失自我认知。我在与母亲的控制对抗时总是会明明确确的告诉她,她只是把我当做工具,一个能够让她在交际圈抬头能够让亲戚夸赞的好用的工具而已,而她在听到这样的话之后也总是会更加愤怒的指控我,是恼羞成怒,还是觉得善意被曲解,我不从得知。
这种”操控型“的爱表面看起来很无私,但其实只是出于父母满足自己愿望的目的,本质上是对孩子的个体独立性认知不足,源于自己内心的焦虑。
人为什么会去控制别人呢?从心理学上来讲,需要了解自我定义的概念:就是一个人如何看待自己,我是谁?我是怎样的一个人。包括你的思想,理念,感受,动机,价值观,喜欢或讨厌的,这些会随着你的生活不断变化。除了思想上的还有心灵上的塑造,这个看不见的心理因素叫“精神边界”。
精神边界是你的内在精神世界,与外部客观世界之间的分界线。精神边界决定了你的个性。就像给孩子买冰淇淋的妈妈,她的动机是很好的,她想给女儿买最好吃的冰淇淋,但她实际上侵害了她女儿的精神边界。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容易不去侵犯别人身体边界,但很容易侵略别人的精神边界。父母都挺爱评价孩子,实际上就是假装知道孩子的内心世界,是对孩子精神边界的攻击,这些攻击如果经常存在,就会导致孩子迷失自己,屈服于别人的控制。甚至最终会无视自己的内心世界,让孩子处于自我分裂的状态。正如书中所说:"如果我们总'接受'别人对自己的定义,就会相信他们的评价更真实,这种从外在因素认识自我的逆向方式,只能使对自我的认识更加模糊。"
入侵他人精神边界,不断用手段无意或刻意对他人的精神进行精神控制,让他人逐渐瓦解自我意识从而被掌控,换种流行说法,这就是PUA。PUA不仅仅只发生在情侣的亲密关系中,朋友之间、亲情之间甚至工作关系之间,都存在着控制者与被控制者。如果说智能化、机械化的高科技的发展是一种物理上的“去人化”行为,那么PUA是否就是精神上的“去人化”呢?人与机器的差异就在于无法被复制和模拟的人性,当被裹着爱意的控制蜜糖包围并无力反抗而妥协的那些人,在某些意义上似乎与机器也没差。而那些哄骗我们吃下那颗糖使我们成为他们的工具的人,是我们无论如何都要保护好自我意识并火速远离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