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诵,款款而来

(一)吟诵流水账

去年十月底,语文朝圣之旅——清澜山之行,让我近距离接触到了陈琴老师的吟诵,吟诵之美深深敲击着我的心房。时不我待,我得学习吟诵了,让吟诵成为生命的一部分,尽管自己五音不全。

今年寒假,挚友静儿在她的读书群分享黎展名老师的吟诵,我则分享徐健顺老师的吟诵。一来二去,我被黎展名老师的声音(华调吟诵)俘虏了,诗歌这样读,太好听了。

四月初,我听着黎展名老师的吟诵音频,开始笨拙地学习,从《迢迢牵牛星》入手,一句一句地吟诵。短短五句,五十字,我录音近一个多小时。学得苦啊!我打算一个星期吟诵一首,次日,我忍不住录第二首《涉江采芙蓉》,结果轻松搞定,原来华调吟诵古体诗都是一个基调。这样,我一天录一首。

五言古体诗的基调会以后,我跟着吟诵七言古体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自认为吟诵得很好听呢!《木兰诗》吟诵得苦,篇幅过长,里面除了五言,还有七言(磨刀霍霍向猪羊),九言(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完整吟诵一遍,四分钟左右。我渴望把这块硬骨头拿下,再去教学生娃,吟诵最终得成为语文教学的一部分。

凭着傻乎乎的蛮劲儿,《木兰诗》录好了,声音嘶哑了,次日,重录。

顺道儿,我从黎展名老师的音频中,扫码关注可风读书吟堂,再顺道儿,加入该公众号的唐诗吟诵群。继续顺道儿分享我的吟诵录音,有专门的评委老师点评,太幸福了。

作为初学者,评委老师肯定了我吟诵基调的掌握,指出吟得过紧,个别字吟得不准,建议我吟诵之初,只练习音调,打好基础。

感恩!谨记!

期待线下的吟诵学习交流。同时,我买来了小学和初中的吟诵教材,我得看看有关的书籍。

(二)吟诵教学尝试

这学期,教学《木兰诗》,我得让学生娃吟诵。我一个音乐盲勉强能学会,那小小少年,更容易了。

授课前,我先鼓励六位课代表跟着音频吟诵一两段,录好音后,发给我。结果有两位,吟诵得准,一个听了三遍,就会了,一个跟着哼了半个小时,也会了。虽然只吟诵了两段,但这学习能力让我羡慕、嫉妒、恨。其他四位,跟着吟诵了两三小时以上,跑调了。我偷笑了,这傻劲儿,像我。

第一节课,先展示我和两位科代表的吟诵音频,然后我一句一句地教。结果整节课,一直吟诵第一段,两句话,二十个字。

学生娃沮丧了,万事开头难。我得改变策略。

接下来,学生娃听黎展名老师音频,跟着名家吟诵,早读课听一遍,课前听一遍,将近下课时听一遍。这下给力了,整体吟诵效果特棒,虽然只听了三遍。

周末,我鼓励学生娃吟诵整首《木兰诗》,录好音,上传至喜马拉雅,作为自己的一个作品来珍藏。有几位学生娃分享来,只有一位女生吟诵完全准确,没关系,继续鼓励。

两个班,都是女生吟诵突出,男生太羞涩了。

一个晚自习,分组吟诵比赛,每个学生娃都站上讲台。简直不要太快乐。

期待吟诵学习、吟诵教学的新天地。

2020-5-12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