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讲的主要内容:
1.没有什么泛读,只有精读。
由于互联网的发展,我们现代社会在获取信息方面不需要在像以前的人那样泛读、快速阅读。这个步骤可以通过互联网检索和人脉圈子询问获得。
所以这需要锻炼我们的检索能力。
而我们在选择需要读的书,应该只进行精读。
需要精读的书,有开创者、分歧者、综合者这三类人的书。能够毁三观的书。
2.如何阅读大部头的书?
需要方法,李源老师用学习英语的例子,来告诉我们应该如何阅读这类书。他是这样说的,在背单词的时候,如果你只是将单词一个一个的背,这样你是背不下去的。你可以看哈利波特的电影,那里面的对话就有很多单词书籍的单词,因为你对电影感兴趣。你也就更容易记住单词。因为你是将单词放到了具体的语境里,也就是我们制造了一个框架,将谢谢单词放到了一个具体的感兴趣的环境中,我们也就更容易记住了。
所有,我们在阅读大部头的时候,也可以用这个方法。将原书打散,按照一定的逻辑框架将内容放进去。这样再进行读,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3.如何建立框架?
1.读书的本质是读作者
在读书前养成查作者的习惯。这样会知道作者的核心论点,知道作者写的哪些是精华,作者自己的喜好。
我特别习惯李源老师的比喻,他说:“我们可以把自己当成老板,把作者当成员工。作者信息就是作者的简历。当你作为老板的时候,你要应聘一个人,是不是得看一看作者的简历,看看他值不值得你付出你的时间和金钱。”用这种办法,来养成查作者的好奇心。
2.历史的层累建构
著名史学大师顾颉刚说过:“中国历史是层累建构古史”,距离作者时代越选的历史,真实性越低。
总结一下:读书是让我们对他人感兴趣,知道世界上还有这样一类人,他们是这样的一种思考方式?他们发现了这样的一个结论?他们遇到问题时是这样做的?这样的一个个人,组成了我自己的观点,也会颠覆我固有的观点,来让我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