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我在悟空问答上的一篇回答。
关于题主的问题,我看了下已有的十多个回答,都倾向于肯定这个传说,言下之意,这朱元璋是一个见色起意,而又想占据道义高点的伪君子。但我觉得,事情并非如此,请看我的分析。
为了减少看到此文的朋友翻看故事的烦恼,我还是先讲一下传说中的“相传朱元璋看上一个女人,想让她入宫却拉不下脸,官员告诉他方法后,被他敲碎了牙齿”的故事。
这个故事出自《国初事迹》,作者是明初大臣刘辰。
书中说到,朱元璋当上皇帝后,搞了一次选拨后宫人员的活动。选拨过程中,就了解到熊宣使的妹妹年轻貌美,朱元璋就有意给选进宫中。
谏官员外郎张来硕就说,这熊氏已经许配给了参议(官名)杨希圣了,皇上你这样公开给弄进了,是不太合乎道理的(若明取之,于理不妥)。朱元璋听了就非常生气,说,做为谏议的官员,不应该这样进谏。就让人用刀把他的牙齿给敲掉了。
过了段时间,这杨希圣做了不法的事情,丞相李善长就报告了朱元璋。朱元璋认为,杨希圣所做的事是“奸诈百端,谲诡万状”的,就让人把杨希圣的鼻子给割了(劓刑)。
再过了段时间,杨希圣的哥哥杨宪因为做了江西参政,到朝廷来朝见。朱元璋就对杨宪说,你弟弟弄权,我已经罢黜他了,但熊氏还是应该许配给他。
杨宪回答说,我弟弟犯了法,那里还敢娶熊氏。但朱元璋仍然让熊氏与杨希圣同住。
故事就讲到了这里,故事的记录者刘辰是朱元璋时期大臣,曾在永乐年间参与编修记录朱元璋言行的《太祖实录》,所以这故事,应该是可信的。
问题是,人们的解读却偏离了事情的真相,以典型的阴谋论的观点,认为这反映了朱元璋心眼小,夺人未婚妻还陷害别人,是个小人之为。
但我认为,这恰恰体现了朱元璋的光明磊落,行事大度的特点。
首先,谏官张来硕的进言本就不合礼仪,正该敲掉牙齿。
古时皇帝选女子入宫,本就是选择年轻貌美之人,朱元璋此行为算不得错,至于熊氏是否婚配,自然才是臣子们应该了解并报告的事。
张来硕知道了来报告也无可非议,关健是他说了”若明取之,于理不妥“这句话,明眼人都听得出来,这句话暗含的意思是,皇上你如果真想要,就不要公开的召进宫来,要使点手段。
了解历史的就知道,谏官的责任就是挑皇帝和大臣们的刺的,行使的是监察的职责。张来硕虽然指出了皇帝纳熊氏入宫不妥,但他却给皇帝出馊主意。
如果是一个小太监出这样的主意,聪明的皇帝不听他的就是,可是一个谏官,这样说就明显了不妥了。你想啊,如果谏官都心存坏心思,那他的工作质量也就显而易见了。
如此,朱元璋当然要惩罚他了,这说明,朱元璋并没有被女色蒙蔽了双眼而轻信小人之言。要是不惩罚张来硕,才说明朱元璋是昏君一个。
其次,朱元璋惩罚张来硕、割杨希圣的鼻子以及将熊氏许给杨希圣的行为并非是表面装正直和得不到却恶心人的行为。
我们看历史,很多时候不光看历史人物的所言所行,还要看事情的结果。从整件事朱元璋的言行来说,无可挑剔。
杨希圣受”劓刑“,并非朱元璋让人栽赃陷害,而是由丞相李善长查出其”奸诈百端,谲诡万状“,也就是说,确实是有违法乱纪的行为。
对于有违法乱纪行为的大臣,作为皇帝加以惩罚合情合理。不能说,因为当初朱元璋差点把杨希圣的未婚妻给弄进宫,那杨希圣就可以胡作非为,只要朱元璋一处理就是打击报复了。
再来回到事件的起因,熊氏并未入宫,最终是在朱元璋的要求之下嫁给了杨希圣。事实上中杨希圣受了劓刑,而不是熊氏,说明熊氏依旧貌美如花。如果朱元璋真是小人,杨家自己都不想娶熊氏了,此时应该把熊氏纳进宫中才是。
我倒是认为,如果说整件事中朱元璋有可被指责的地方,倒是有愧于熊氏。为什么这么说呢?此时杨希圣已是丑陋人一个,朱元璋却为了自己的清白,非要让人家一个如花似玉的大闺女嫁给这样一个丑八怪,这才是有点”自私“的行为。
第三,从记下此事的刘辰来说,他应该不是想让朱元璋留下这样的印象吧,并且,我觉得他也不敢。
刘辰是明朝的大臣,且是历朱元璋、朱允炆、朱棣三朝的老臣。一生应是正直忠义的,朱允炆朝是曾做监察御史,永乐年间又奉召修《太祖实录》一生应是正直忠义的。
这样的一个大臣,应该不会说开国皇帝的坏话吧。就算是他想说,明成祖朱棣会让他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