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杭州萧山的一位姑娘,辞职信火了。
如下:
7条辞职理由,条条扎在年轻人的心上。
把这7条精简一下:
一、 工作加班,没时间谈恋爱,没时间旅游,没时间交朋友,没时间逛街,总之没有自己的生活。
二、 做不到趋炎附势、溜须拍马;
三、 公司衰退,管理混乱,没有发展前途,不想混日子。
很有年轻人心有戚戚焉,“几乎条条中招……”
那这种情况下要不要辞职呢?我持保留意见。
好像隔一段时间,“辞职”这个话题就火一次。
辞职话题的火爆,那么多人纷纷中招,从侧面说明了职场困境非常普遍。就算换一份工作,大概率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因为从来没有完美的工作,完美的老板。
困难、不开心既然普遍存在,无法改变这种环境,那是不是可以从自身角度出发,改变自己的空间和余地,自己为自己破局呢?
从我身边的例子,在公司三年有余,经历公司扩张、改革,规模不断扩大,人员岗位转换、一岗多能的现象非常普遍。
稍加观察,就会发现优秀的人,岗位变动后很快适应新工作、新节奏。哪怕身兼数职,度过最初的忙乱,都会处理得井井有条。
而越是绩效表现不好的人,分内工作时有纰漏,对临时增加的项目也兴趣缺缺。自己“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地混日子,看到别人表现优秀,还不以为然,声称“如果我在她的岗位,我也会……”。实际却是换了岗位,一很难适应,学习上手很慢,错误频发;二是三分钟热度,短期的激情、冲劲儿一过,又失了兴趣。
并不是说辞职的姑娘自身工作不认真、不努力,而是说很有时候,对工作的失望焦虑主要来源于欲望与能力的不匹配。
职场中,很多年轻人的想法是给我满意的岗位、薪资,我才会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但恰恰相反。只有先表现出你突出的能力,老板才可能安排更重要的工作,给予你满意的工资。
还有关于加班,没有哪个公司是不加班的,而且很多公司没有加班费。
加班的可能原因有很多,我想主要是两个方面。
一是本身工作技能差、效率低。很简单,提高技能,熟能生巧。
二是工作安排不合理,工作太多或者临时性的增加工作。如果面对不合理的工作、增加的工作量,你都能全力以赴、出色的完成,相信你离升职加薪不远了。
但如果老板 “只想牛产奶,不给牛吃草”,这种公司不会有长远发展,不必多说,尽早离职就好。
网上有个段子:
不要大声责骂年轻人,他们会立刻辞职的。
但是你可以往死里骂那些中年人,尤其是有车有房有娃的那些。
这短短的两句话,写满了中年人的心酸。
“中年人最好欺”,为什么有无数人认同这一点呢?
因为几乎每一个中年人,都是上有老下有小,肩上扛着卸不掉的重担,他们不敢病,不敢死,更不敢穷……小心翼翼,在生活的洪流之中匍匐前行。
工作是无数中年人承担重担的基础。他们甚至连病假都不敢请,因为怕被扣工资。如果收入少了,房贷怎么还?孩子上学怎么办?一家人的吃喝拉撒,怎么办?
为了生活,只能咬牙硬拼。
成年人的世界,除了容易发胖,就没有容易二字。
两年前,河南一位女老师的辞职信,“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也红遍社会。
很多人辞职后的打算,首先就是去旅行。
网上流传一句话
“人活着就是要看看这个大世界,不去旅行你会觉得世界就是你眼前的这个样子。去旅行,你才会发现世界广阔,有无限可能。”
没错,旅行能增长见闻,提升视野心性。
但如果你没有一点点事业,你的旅行永远是穷游,中国有句老话“穷家富路“,在异地、在他乡,难道要为几块钱的特产斤斤计较、望昂贵的纪念品而却步?
旅行,又实在是一个容易让人心智涣散的方法,跟散瞳孔似的,十分钟散出去,收回来可就久了。所谓的旅行的意义,难道只是看看世界?看看的世界,不应该是为了自己融入更大的世界吗?没有基本的工作,谈何融入?谈何广阔天地?
每个办公楼、格子间的人,都有诗和远方的梦。做好你的工作,才有去向远方、追逐诗意的基础。
哪怕再苦逼的生活,也不是逃避的理由。
就像鲁迅先生说的“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就像《幸福来敲门》里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