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解读西游记的书。
此书开篇就列出几个能引发人强烈好奇心的问题,例如:
·大闹天宫的孙悟空,连玉皇大帝、十万天 兵天将都奈何不了他,可为什么后来在西天路上反而还斗不过一些妖怪呢?
·唐僧为什么要去西天取经?取回经来究竟是干什么用的?真的是为了普度众生吗?
·妖精抓到唐僧后,总是不急着吃掉,他们究竟在等什么呢?
等。
这本书从总体上来看,作者还是能自圆其说的。以他的观点来看,西游记整个就是一部佛教和道教的争斗史,而且最后是佛教占了上风。
而且作者在最后说,《西游记》就是一本描写如何成功的教科书。他生动的阐述了一句话,在其中无论是唐僧、观音菩萨、孙悟空、猪八戒,还有众多的神仙菩萨妖怪等都符合这句话。
这句话就是:无利不起早。
那么,在我花了3、4个小时读完之后,我不禁想问问自己,我收获了什么?
趣味。
这并不是一本非常严谨的研究《西游记》的学术书籍,包括里面的各种观点推论,都是作者自己的推理判断。但这仍不妨碍我看这本书看的非常津津有味。至少一般人做不到像他那样脑洞大开。
改变了对《西游记》的原有观念。
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样,对《西游记》的认识完全是来源于每年重播的六小龄童版的电视剧。我敢说真正看完书的人,很少。
而在我们原有的观念里,孙悟空是个嫉恶如仇的英雄,唐僧是个坚定的不怕困难的求经者,猪八戒是个既好色又好吃懒做还意志不坚定的人等等。
可如果不是我们自己主动探求,估计这样的印象会一直存在于我们的脑海里。可事实上,这世间的任何一个人都不是完全单纯的。同一个人,你从不同的角度看,从不同的人口中,可能会得到完全不同的印象。
《西游记》也不例外。
唐僧可能的确很坚定,可是有没有可能连取经就不是他自己想去的?
孙悟空可能的确嫉恶如仇,可是有没有可能他杀了妖怪是为了积累功劳,就如玩游戏积累分数,最后换装备?
猪八戒也可能的确意志不坚定,可是有没有可能从现实的角度讲他不过是明哲保身的聪明人?
所以如果我们自己不去主动的探索,打破我们原有的观念,在我们的脑海的故事里的人物永远就是原来的样子。
大胆的假设。
不得不说,本书的作者还是很敢假设的。比如他说红孩儿是太上老君和铁扇公主的私生子;六耳猕猴是如来自己杜撰出来为悟空圆谎的东西,即其实根本就没有假美猴王,是孙悟空为泄私怨报复唐僧;还有孙悟空的师傅菩提师祖就是如来佛祖等等。
但他荒谬地方在于,他先得到了结论再去找理由,而不是通过正常的推理顺序,发现现象,根据现象得到结论。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当你觉得全世界都想害你的时候,你会拼命的去找理由论证你自己的假设,最后这件事就成真了。
即便如此,我认为像他这样敢想的行为还是值得借鉴的。
最后,如果你无聊没书看、没剧刷、也不想看新闻,可以看看这本书消遣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