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你被要求努力学习,争取考个好大学。
大学毕业了,家人告诉你,要找个女朋友,早日买房,结婚,生子。
社会也在无时无刻不在向你传递信号。三十而立,你得在三十岁之前确定一生的事业。你得接受996,这才是奋斗。你得及早做好打算,兼点副业,闯闯体制,因为35岁你就要失业了……
每时每刻,时代的焦虑和对时间的恐慌,让你不得不在父母的期许、社会的驱赶下疲于奔命,去努力按既定的轨道去运转。出名要趁早,赚钱也要趁早,成功还得趁早。难道人生非得按社会预订定义好的方式发展才是成功吗?除了升官发财,迎娶白富美,成功就不能有别的定义?
走入社会你会逐渐发现,限制人发展的,不是固化的阶层,让你的努力完全没有意义,而是社会对发展的定义,也就是社会早已为人们规划好了固定的的路径和方式。生而为人,你要努力读书,努力赚钱,然后成家立业,为社会做贡献。这有错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然而,社会最缺少的不是发展上升的环境,而是对人们实现自身价值方式的包容。现在社会最大的弊病就在于,把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物质捆绑,即用物质权力地位作为衡量一个人的价值高低的尺度。你可以追逐梦想,但只要你的梦想创造不了实实在在的物质收益,你就不是成功者。正如经典电影《返老还童》中的台词,有些人出生和成长在河边,有些人被闪电击中,有人有特别的音乐天赋有人是艺术家,有些人会游泳游泳,有些人知道按钮,有些人知道莎士比亚,有些人是母亲,有些人是舞蹈家……芸芸众生,大多数都是普通人,若单纯以物质权力地位评判,大多数人也将注定碌碌无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虽然平凡,却并不平庸。
包容平凡,给予现在的人们更多实现价值的方式与认同,让平凡的人同样也能创造精彩,正是这个时代社会最应该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