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的味道
近日 ,美国一留学生欲做番茄炒蛋赴宴而忽略北京时差,于北京时间凌晨求救于母亲,母亲立即起床为其示范做菜一事引发网友争议。
舆论中铺天盖地的网民大体只分为两个阵地:一,指责其母教子无方,养大了“巨婴”。二,指责其子生活能力低下,不顾时差,自私地打扰了母亲。
不会做番茄炒蛋的确可见其生活能力低下,但我认为这整个事件再向里挖掘,却可挖掘出一丝温暖。
赴宴要做中国菜,糖醋里脊红烧鱼,麻婆豆腐虎皮菜,他却偏偏选了最为家常的西红柿炒鸡蛋,百度、360、搜狗他不用,偏偏一个电话唤醒了大洋彼岸的母爱。
我想,他之所以不用网络食谱,大概是想做出妈妈的味道。
他想向外国留学生展示的,不是西红柿炒蛋,而是中国的母爱。
一
他是一个刚到国外一个星期的留学生,眼中充斥的是欧式的建筑,异色的瞳,耳朵里是陌生的语种,他甚至连一个能给自己慰藉的背影都找不到,西方人的作息让他不适应,西式的餐点在他的胃里翻腾,唐人街的中国菜一点也不正宗,菜谱上用英文写着菜名。
这个时候,同学们说要有一个party,展示自己家乡的特色菜,唐人街的菜色不过如此,他心里的菜,是妈妈的西红柿炒蛋。我想,他在中国时可能没有珍惜那道呼之即来的菜,那味道却早已被他的舌尖铭记,在那一刻,牵动了他的红色神经。
他打了那样一个唐突的电话,语气是颤抖,眼神是焦急,他与母亲隔了一片海,他无法拥抱母亲,只想复制她的味道——西红柿炒蛋的味道。
电话里含糊的声音让他催促地更为焦急——他忘了时差,那是母亲安睡的时刻。
挂断电话后,片刻,微信里来了一段视频。
母亲拿着锅铲,用中国话一点一点讲解着,背景是家里熟悉的陈设。
异国他乡的心,落了地。
二
她是一名中国留美学生的母亲,他的儿子在大洋彼岸,他们之间,隔了一个上午,她不敢贸然打电话过去,怕打扰他。她开始怀疑,儿子还爱不爱吃自己做的菜,儿子是否已经彻底独立,是否……不再需要她?
不知那是第几个带着对儿子的思念入睡的晚上,迷蒙中她接了一个电话,朝思暮想的声音让她毫无睡意,她起身叫醒身边的丈夫。
“儿子让我给他做番茄炒蛋呢,你给我好好表现啊!”
正在做番茄炒蛋的她心里是幸福的,儿子没有忘记,她还是被需要的。
视频上传后久久没有回应,她却心里欢喜:儿子肯定吃上了!
三
很多人说母亲养大了“巨婴”,但我认为,没有和母亲隔海相望过的,就不要指责海外游子的焦虑与脆弱,每个中国人记忆深处应当都印着一幅图。
清晨的她穿着围裙在厨房的烟雾里忙碌。
她是母亲。
在百度和母亲之间选择母亲,这无可厚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