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咱们大多数人来说,应该尽量多表现自己,以获得更多的认可和机遇。
不要认为什么酒香不怕巷子深。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已经不适用了。
本身信息传递就会有折损,更何况我们没有好好地去准备这份原始信息,让信息从源头这就先折损了很多。
下面我会分公司内外两部分具体聊一下。
一、让公司内的人更了解你
举个例子,(注意是假设)假设你做了一个项目,这个项目很难,但是你的团队能力很强,又很努力,为了这个项目你们把其他的项目和需求都推后了,最终在1个月内高质量完成上线。
但是,你以为别人天然就会获取到这些信息吗?
不会,很多人不知道这个项目到底难不难,不知道你的团队能力强不强,不知道你们努不努力,不知道你给的优先级高不高,不知道一个月做完算不算高效,也不知道你做出来的产品够不够好。
你需要稍微多做一些工作让他们知道,这叫画龙点睛,千万不要只画龙而不点睛。
在公司内,可以多分享一些文档。
比如公开自己的工作计划 (to do list),这比需求池的范围要更大一些,让大家了解我们的工作有哪些,优先级如何,进展如何。
比如竞品分析文档,让大家知道竞品是怎么做的,咱们是怎么做的,是不是比竞品要好?有对比他们才知道好不好。
比如产品设计思路,我为什么设计成这样,而不设计成那样,我是怎么思考和取舍的。
比如技术设计思路,跟产品设计思路一样,这个是研发同学要总结的,为什么用这个架构,为什么这样实现,有什么挑战,如何抉择。
比如最佳实践案例,让用户知道你的产品竟然能用成这样,不要只写个使用说明就让他们自己发挥,有时发挥不出来的。
沉淀这些文档并(在公司范围内)分享出去,对公司对个人都是有好处的。
二、让公司外的人更了解你
只是公司内的人更了解你,这往往还不够。
我们有时要看外部机会,仅通过简历和面试的话,我们能展示的信息量相对有限,且受众也少很多。
所以我们可以对外分享一些知识、思路、观点。
有些人偶尔会在朋友圈发一些观点,其实这就是在维护个人IP了。
当然最好更进一步,那就是更多地思考和总结,发到更多的平台,让更多的人看到。
上面说的这些,我做得也不好,也是最近在反思。
其实我曾经做好过,并且有一定的收获,所以我现在确信可以继续这么做。
2013年刚毕业的时候,我自己做了个独立博客,写了一些文章,在一些行业网站 (游戏行业) 上有主动投稿也有被动转载,主要是讲自己对工作的一些思考,内容说不上好,但是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收获了很多支持,也收获很多不同观点进而扩展了自己的认知,还结交了很多 (游戏) 行业内的朋友。
此外,还有一个收获非常重要,就是在写分享的时候,往往最初只是有一个简单的想法,当你想把它给别人讲明白的时候,会发现这个简单的想法是不够的,你需要相对系统地思考和梳理,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你可能发现自己有些地方也没理解透,因此还会查漏补缺地学习一些新知识。所以,分享知识的同时也会让自己学到更多,理解更透。费曼学习法也是讲的这个道理。
还有一点,就是可以练自己的表达能力,表达能力是非常通用的能力,各行各业都需要用到。
这么多好处!但是我后来工作一忙就没有再写文章,在公司里也是忙于“画龙”而很少“点睛”。
最近也是让自己停下来思考和反思一些事情,这个是其中一个反思。我觉得挺重要的。分享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