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扑街的十八线拥有1k粉丝的古言写手,个人觉得写出一本好的古言小说,需要下面几点。
1.个性鲜明的人物
2.跌宕而不狗血的剧情
3.符合古文化氛围的文风
4.一定的古代常识
人物和剧情功力不光古言需要,各种类型小说都需要。
但是一定的古代知识,是古言所必须的,不要求一个写手多精通历史,但是起码各方面都要涉猎,才不至于闹出笑话。
下面是一些官制小知识~大人们可以康康。(°u°) 」
01 中央官职
商
大致分为三类,政务官:尹、卿士等;宗教官:多卜、巫等;事务官:宰、小籍臣等。
周
分卿士寮和太史寮,卿士寮处理分封诸侯事务及外族(戎夷)部族事务,其长官为太保或太师,其下有司马、司徒、司空,司徒掌土地事务,司马掌军税事务,司空掌建筑工事。太史寮为秘书机构,分为五史,主管太史(也是神职人员),小史为太史助手,内史为文秘,外史为史记官,御史为文书档案官。
秦
三公九卿制。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组成中枢机构。丞相管行政、太尉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监察和秘书工作。九卿为:宗正,掌皇族事务;治粟内史,掌粮草与财政;典客,掌外交和内部各族事务;廷尉,掌司法;奉常,掌祭祀与礼法;郎中令,掌禁卫;卫尉,掌皇宫安保工作;太仆,掌车马;少府,掌财政。
汉
大体上沿袭秦制称为三公,下设九卿,分管各方面政务。九卿名称与秦朝有分别。
九寺即九卿之官署。汉以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谓之九寺大卿。历代略有变动,迄于清皆因之。
光禄寺:掌宫廷宿卫及侍从,北齐以后掌膳食帐幕,唐以后始专司膳。
太仆寺:掌舆马畜牧之事,北齐始曰太仆寺,清光绪改革官制时并入陆军部。
太常寺:秦署奉常,汉改太常,掌宗庙礼仪,至北齐始有太常寺,清末废。
宗正寺:明清为宗人府,掌天子宗族事。
大理寺:掌刑狱案件审理,秦汉为廷尉,北齐为大理寺,历代因之,清为大理院。
卫尉寺:掌门卫屯兵,北齐改为卫尉寺,隋改为军器仪仗、帐幕之类,明废,清有銮仪卫。
鸿胪寺:秦曰典客,汉改大鸿胪,掌赞导相礼。至北齐曰鸿胪寺,清未废。
少府寺:掌山泽之事,后又掌宫中服饰衣物、宝货珍贵之物,隋改为监,历代因之,明始废。
太府寺:即大司农,掌钱谷金帛诸货币。
唐
三省六部制。三省为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翰林学士,皇帝的秘书、顾问,参与机要,因而有“内相”之称。)六部,是指“吏部,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等事;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事;礼部,管典礼、科学、学校等事;兵部,管军事;刑部,管司法刑狱;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事”。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下设郎中,副职称员外郎,下属官员有主事等。
宋
中书省职权扩大,同枢密院分掌文武大权,门下、尚书省遂废。变为中央设中书(掌政)、枢密(掌军)、三司(掌财政)。另外还设有中央监察机构,名御史台,长官为御史大夫。
元(直接上图)
明
内阁为最高政务机构,内阁大臣称为辅臣,首席称首辅(即宰相)。
清
有军机处,王、公、尚书等为军机大臣,掌握政府大权。
02 官员的任免升迁
“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
官职的任免升迁常用以下词语:
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多指帝王授臣下官职。
除:拜官授职,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如果是“左除”,则是降级授职之意。
擢:提升官职。超擢则是越级破格提升的意思。
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
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
黜:“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要注意,“黜”与“贬谪”相同,但有区别,贬谪是出自皇帝的诏令,黜有时则是上司对下属官员的处分。
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
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
举:提升官职。
赏:是由皇帝特旨颁布,赐予官职、官衔或爵位。
徙:改任官职,多指一般的调职。
出:指出京受任。
放:贬谪放逐,“放”有时也指京官调任外地。
陟:升迁,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
夺:罢免官职。
罢:革除官职。
复:恢复旧职。
事实证明,高中历史书是个好东西,权威不说,还很全。
知识来源于高中历史书、百度文库、知网,如有错误,请指正呀~
更多写古言需要掌握的古代知识请关注VX公众号:文思泉涌小盒子
欢迎来找我玩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