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5日,海辰储能高管冯登科的妻子通过公众号发布了一封求助信。信中披露,她的丈夫——海辰储能员工冯登科,于2025年7月13日在厦门高崎机场被宁德市公安局强行带走,至今已逾两月。
这位2017年从某企业离职的P8设备工程师,毕生只想靠勤恳工作维系家庭,却因涉嫌侵犯商业秘密被采取强制措施,让年过六旬且身患重病的公婆、年幼的孩子与妻子陷入灭顶之灾。妻子在信中抛出的六大疑点,直指案件诸多反常之处,也让“恶性商战”的阴影逐渐浮现。

冯登科妻子提出的疑点,每一个都直指程序正义与事实逻辑的裂痕。其一,异地执法程序存疑:宁德公安跨市抓捕未通报厦门公安,被质疑为“远洋捕捞”而非合法执法。其二,立案依据站不住脚:被指控泄露的“商业秘密”,早在所谓“泄露时间”前就已被国际专利公开,属于行业公知信息,根本不具备商业秘密的“秘密性”核心特征。
其三,证据收集显失公允:办案机关依据的鉴定报告来源不明,却对家属提交的4家专业机构出具的无罪鉴定报告推三阻四,违背“全面收集有罪、无罪证据”的法定要求。其四,批捕流程反常:检察院从接收材料到作出批捕决定不足24小时,远超《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七日审查期限,且未充分听取辩护律师意见,“闪电批捕”令人费解。
其五,冯登科患有高血压病3级等多种疾病,收押时血压高达165mmHg,医生明确提示风险极高,却仍被强行收押。其六,案件信息泄露涉嫌操纵舆论:“锂宙微光”等自媒体在案件侦查阶段就泄露当事人信息、编造细节,且存在明显水军联动抹黑痕迹,而该账号三天前刚从“文氓与狗”改名,发布后即删文,疑似专业黑公关操作。
这些反常细节,被冯登科妻子质疑:我们很大可能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恶性商业竞争的工具和牺牲品。作为登科的妻子,我明知丈夫陷入如此危局之中,却无能为力;明知有一只巨大的黑手在操控着一切,却不知道是谁,也无法对抗,只能整日以泪洗面,担心害怕。
所谓恶性商战,是指企业为排挤竞争对手、抢占市场份额,摒弃技术创新、服务升级等正当竞争手段,转而采用滥用司法资源、操纵舆论、伪造证据等违法违规方式,将竞争恶意延伸至对对手企业员工个人权利的侵害,甚至不惜牺牲无辜者权益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与正常商业竞争“比拼实力”不同,恶性商战的核心是“摧毁对手”,通过制造司法纠纷、舆论危机等方式,打乱对手经营节奏,甚至逼迫其退出市场。
恶性商战的后果远比想象中更具破坏性,首当其冲的是无辜个体与家庭。个体可能因所在企业遭对手恶意围剿而突陷失业困境,瞬间失去收入来源,职业规划被强行打断;作为消费者时,又易被虚假宣传误导,购买到劣质、失效甚至危害健康的商品,既蒙受经济损失,又可能威胁自身与家人的安全。对家庭而言,失业带来的经济缺口会急剧放大房贷、子女教育、老人赡养等刚性支出压力,原本安稳的生活被迫紧缩;长期的经济焦虑与生存压力还会激化家人间的矛盾,冲淡家庭温情,甚至引发情感裂痕,让个体与家庭双双陷入物质拮据与精神紧绷的双重困境。
而在过往的商业竞争中,这样的牺牲品并不鲜见。对市场生态而言,恶性商战会彻底破坏公平竞争的根基。当企业发现“搞对手”比“搞创新”更容易见效,便会纷纷放弃研发投入与品质提升,转而钻研司法漏洞与舆论操纵术,最终导致行业技术停滞、产品质量滑坡。更严重的是,这种行为会透支司法公信力——若司法程序被当作商业竞争的“武器”,公众对法治的信任将被逐渐侵蚀,进而影响社会公平正义的根基。
冯登科妻子在求助信中叩问:“如果一个老实本分的普通人,能被随意扣上‘侵犯商业秘密’的帽子,能被突然异地抓捕,能被不顾健康强行收押,那还有多少普通家庭会遭遇我们的不幸?”这声叩问不仅关乎一个家庭的命运,更关乎商业竞争的底线与司法公正的尊严。
如今,这封求助信已引发社会对案件疑点与恶性商战的关注。我们期待上级司法机关能正视案件中的诸多反常之处,全面核查证据链条,严格遵循法定程序,期待通过此案的公正处理,敲响恶性商战的警钟——商业竞争的赛场应容得下实力比拼,却绝不能容忍无辜者沦为牺牲品,唯有坚守法治底线,才能守护市场的公平与人心的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