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生活中受害者、责任者的现象。
不满一岁的宝宝每天早上都早早醒来,你就每天抱怨宝宝早上醒得太早了,害你都不能好好睡觉,导致睡眠不好,导致身体抵抗力变差。这就是明显的受害者心态。因为宝宝还这么小,是还没有控制自己什么时候醒来的能力的,这样把责任推到宝宝身上,那自己就可以心安理得的熬夜。殊不知,如果按照宝宝的睡眠习惯来,晚上早早九十点睡觉,早上六点左右起来,那就是妥妥的早睡早起,妥妥的自律达人了。
工作上,三方检查过来,原定一件事情一个人负责,他说一个人忙不过来,于是给他加派一个人,等检查的时候两个人一起负责的事出了点点小问题,结果那个人就老是说配合的那个人怎么怎么样。实际上大家都知道情况是怎么样的,也知道怎么改进,但是当事人这样推卸责任,在这件事上可能没什么人追究他了。但是知道了他人品的领导,你说他损失的是什么?
生活上,大家一起出去玩,有两三个小孩,然后说要你把两三个小孩一起带起,你说没问题,然后尽心尽力把三个小孩都带的很好了在一起玩得很和谐。
工作上,领导说这个策划给你负责,你认真思考后说好。然后加班加点也要完成策划,各种找资料、各种问相关有经验人士,每周汇报进度,领导偶尔问起也能详细汇报进度。不推责,愿担担。
两人一起贴对奖状,对方在那边贴,你在边上看,对方问你看下两个贴平了没?你怕自己看不准,你知道自己没那个水平因为你以前就看错过然后被责怪,你害怕再次看错然后被责怪,实际上这个时候你可以想个办法,找个参照物,找个水平线,对照着去贴,其实如果只是眼睛去看,细小的差别问题不大的。但是,在你不知道这个办法的时候该怎么办呢?如果不想作为一个受害者,想做一个责任者。那么就如实说吧。说你没那个辨别能力,以前看错过,要不然两个人轮流看,直到两个人看着都是平的,要不然想个办法确保是平的。这个时候的难度就在,要承认自己的能力不强,对自己没信心。一般来说,这都是很难办到的,也很难说出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