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学第六问:在生活中如何致良知?
️ 生活即是修行,学习即是修行,其实我们在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中,随时随地,每时每刻都可以是在修行,要时时刻刻觉察自己的起心动念,有贪嗔痴的念头立刻转念,做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以修身为本,遇事不得,反求诸己,要完善自己的独立人格,人性本善,心本来是没有善恶好坏之分,它像一面镜子,照见什么都是它本来的样子。无论外在的环境如何改变,我们要让自己有一颗良知光明之心,让它不受外界的影响。无论何时都能注意自己的所思所想,时刻反省纠正,做到知行合一。
2、分享第六讲心得。
记得我第一次听问道大学的时候,我被老师反复强调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致良知,绕来绕去绕的我有点头疼,头晕。感觉我好不容易明白一些,咋又被绕回去了呢?哈哈,也终于明白为啥我在上次总结里写自己的状态是模糊了清晰,清晰了又模糊了。
这一次是第二次听问道大学,感受又为不同。第六讲的格物致知,为修身之根本,修身又是内圣之核心,你要先内圣,才可以外王,又绕回了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让我更深刻的明白做任何事情都要循序渐进,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欲速则不达。先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只有内圣才能外王。就如罗老师说的转念即转命,就如张洪师兄说的没有捷径,随时随地“观”呼吸,每时每刻“在”觉知。我就是要老老实实打坐,实实在在观呼吸,时时刻刻在觉察。想起孔圣人学琴的故事,因为他花费了超出常人的数倍时间和精力,将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做到极致,才弹出如此炉火纯青的曲子来。这便是“熟能生巧,巧能生化。”所以表面会并不是真的会,只有经过笃行去反复练习琢磨,才能把事情做精、做深,才能将自己进入一个更高的境界中。
感谢罗老师,感谢伙伴们的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