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从小地方出来的人,我们村有一户人家,总是我们村里人的谈资。
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那一户户村落,基本上都住着两层以上的楼房。而我居住的那一排住户里,有这么一家人依旧是那种老式的瓦房,就称呼张姓人家吧!
张姓人家有一对儿女,儿子至今未娶媳妇,我从小就直呼他名字“熊”,没有听到有人叫他哥,我也不知道全名是什么。年纪约莫三十有几了。这样喊着也成了习惯。
他有神经病,我小学那会儿,有一天晚上听说他发病了。天黑黑的,远远得只听得到他的声音,不知道他人在哪里。吓的我跟我奶奶说,熊是要来我们这里了吗,他发病的时候是不是很吓人,他会把我抓走吗?我奶奶让我把门赶紧关上,生怕他进来闹事。他大晚上到处游荡,在村子里闹腾,全村人都知道他有毛病。
那晚就那样过去了,第二天我碰到熊了,他染着黄黄的头发,头发耷拉着都快到肩膀了,穿着那时候比较潮的破洞喇叭裤。跟我打招呼,问我是不是放学了,跟我瞎扯了几句,语速很快,看起来很正常的样子。后来听说他妈妈在家里烧香拜佛的,也不转好。就带他去市里医院医治了这病,花了不少钱。
他一直都在老家那个村子,读了个小学就再也没有继续读下去了。有一次我放假回家,我妈跟我讲熊,说他想去市区里面找一份工作,然后刚好村里有人在市里的工厂上班,他过去了,在工厂四处看了看,还不停的递烟给别人,最后也没留下来,说是没有家里面自在。他就一直在家和他母亲一起种田。
他还有个姐姐,在我们村里算是比较特别的故事人物。他姐姐是一个结婚生子又结婚生女又离婚的人,这话说着绕口,她的故事也在我们那个地方被人津津乐道。
她姐姐很早就去外面打工了,然后过了几年,回来的时候已经结婚了。嫁的很远的山区,生活很艰苦。我一次没见过她那个老公。又过了些许年数,她就带了一个孩子回来,说是离婚了,就再也没去过孩子他爸那边。
她的那个孩子我们叫“龙龙”,一个圆乎乎的,大眼睛的小男孩,脖子上还挂着很传统的那种银项圈。龙龙一直在家被她奶奶带着,被养的可爱圆润的。之后被他妈妈带出去广东工作了。后来她回来了,一个人,没见孩子龙龙。听我奶奶讲说是孩子被卖掉了,她在外面跟了一个有钱的老人过日子,被老人的家里人偷偷把孩子给拐卖出去了。后来给了她一笔钱,她就回来了。事情原委我不得而知,但是,我们再也没见过那个笑起来圆乎乎的小娃了。
日子还是得继续下去,熊的姐姐又结婚了。在这个女少男多的环境下,熊的姐姐还是个香饽饽,男方是头婚,个头还挺高。结婚那天是个好日子,村里好几户结婚的,整个村子都洋溢着喜气。她家门前也停着好几辆接亲的车,多少有些场面。婚后她生了一个女儿,经常回我们娘家这边玩,到处吆喝着找人打麻将。她说话麻利的紧,跟人讲话一点不含糊,打麻将经常赢钱。
就在近两年,她又离婚了。话说是她那前夫赚的钱不给她花,家里住的房子还是她那前夫借钱造的,现在还没有还清。于是她就带着女儿回娘家这边了。最后听说是她又有了一个相好的,那个相好的还有一辆车,她现在在市里那边工作,没见她回来了。
她身上的发生事挺多,总是了村里人闲聊时的话题。熊一家,现在他们依旧住在最老式的瓦房里。
之前有个很热的新闻,杨改兰杀子事件,因为贫穷发生的惨案。农村,一代靠一代,父母一代人没有让家里富起来,接下来是儿女。像熊这样的家庭,真正走出农村恐怕是不可能了。而这样的农村家庭也不在少数,孩子没有得到好的教育,也没有出去见过外面的世界,一直活在那个简单的村庄。
我在知乎上看到过一个帖子:北京的房价是不是正在透支着北京年轻人的创造力和生活品质?看了那么多人的答复之后,你会发现即便毕业于清华北大,研究院工作的人,依旧面临着在北京买不起房,孩子没办法上好一点学校的问题。答者里面有家境好的,父母能力强的,能给孩子拿出房子首付金额。但是这某种程度上也说明父母为了孩子能在城市定居,把全部积蓄付出来了。这何尝不是靠着几代人的努力,扎根城市!
像我们这种普通家庭出身的孩子,一路用心学习,一直认真工作。带着家里父母对我们的希望,希望能在整个家族添上一笔亮光,走出去,不要再回去。浮华的城市生活,我们一不小心就变得小心翼翼,自卑胆怯。感叹世事不公。
然而我们能做的就是接受现实,靠自己走下去,因为没有人能帮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