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琼
半个世纪过去了,隐约中,我仍能听見那远山的呼喚,那延绵起伏,一望无际的山峦云海,难忘那些充滿艰辛却极富人生意义的山村岁月。
一、远离故土
一九六九年三月,春寒料峭。天还没亮,朝天门码头巳热闹非凡,上千名知青正在与父母兄妹作作远行前的告别。无尽的叮嘱,难收的泪水,不愿松开的双手……在清晨的寒风中,我站在船舷向爸妈和弟妹使劲挥手。与多数人不同的是,我一点不感到悲伤反而充滿对未知生活的憧憬和响往。文化大革命的狂热之后是消沉与无聊,到"广阔的天地锻炼成长",改变沉闷的生活格调恰恰是我所希望的。
随着汽笛的一声长呜,轮船缓缓离开江岸,重庆那灰蒙蒙的身影渐渐远去。到达涪陵后我们改乘机动轮驶進乌江。天空一片漆黑,乌江水拍打着两岸,发出阵阵巨大的响声。在一些险峻的江岸,纤夫们不得不手攀岩壁,背拖纤绳,拉船驶过险滩。经过一夜的风吹浪打,我们到达龚滩。龚滩山崖陡峭,滿目荒凉。乌江水从崖下呜咽湍流而过,让人心里直打寒战。紧接着,我们们又一骨碌挤進搭棚的大卡车,在崎岖不平、陡峭险峻的山路上颠簸了好几个小時才到达县城一酉阳。随后,我们又改乘公共汽车,在更加惊险的盘山路上颠簸。经过两天一夜的碾转跋涉,我们终于到达行将落户的兴隆山区。我们这一队人马,重庆六中高66级及67级的十几位男生女生加上两位十四、五岁的初中生就这样來到酉阳县兴隆区兴隆公社新民大队落户,开始了我们远离故土的新生活。
二、桂花树下吊脚楼
一同进驻新民大队的共十三人,分成四个队。其中我们四个女生,高三一班的楊传瑞,高二一班的我和李肇琍及及李肇琍的妹妹李肇朴,我们叫他小妹,被分到新民一队,住进公社主任家的吊脚楼。主任家的大黄狗凶得很,无人胆敢靠近他的房子,唯独对我们知青"一見钟情",第一天見面就对我们摇头摆尾表示欢迎。左邻右舍都感到十分奇怪,最后,一个农民以毛主席语录作了精辟解释:毛主席说,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知识青年在那里是大有作为的……,各级农村同志都应当欢迎他们去。看來,大黄狗也学习过毛主席的教导呵!
从住进吊脚楼的第一天起,我们便开始了与跳蚤的搏斗。主任家喂了两条大黄狗,那密实的狗毛便是跳蚤的乐土。夜晚,人一上床,它们就跳上身來吸我们的血。我们全身上下无不感到它们在爬、在跳。我们把褲脚、手腕都用橡皮筋和麻绳绑紧,它们仍然钻得进去,无論如何也摆脱不了它们的骚扰。最后,还是劳累压倒了一切,疲倦使得我们再也无力与它们周旋,头一挨枕头便睡过去。渐渐地,我们竞忘记了这些小东西的存在。俗话说,债多不愁虱多不庠,跳蚤咬多了也就不庠了。
春去夏至,屋后的那棵大桂花树枝繁叶茂,香气扑鼻。这棵老树見证了我们最初的农村生活。因考虑到我们刚从城市來到山区,队里安排我们几位女知青就近劳动。或在地里挖土,或下田茹秧,或半坡撒牛糞,或老屋抺包谷。秋色褪去,寒风渐起。萧杀的冬天咄咄逼近。这是我们在大山区渡过的第一个严冬,大雪铺地有尺把深,屋檐下挂满条条冰柱。每天清晨取水,总是要费很大的劲才能敲破缸面上凝结的厚厚的冰块。大雪封山,不能出门,于是这就成了农民们一年中最悠闲的季节。农民的家家火塘里烧着大根大根的木头、树桩,通夜不熄。一家人围着火塘一边烤火一边抹包谷,女人们纳鞋底,男人们心滿意足地吧嗒着烟杆。我们因木柴短缺,只好跑到主任家火塘边去打打游击,夜晚早早上床,焐在被窩里,听我一个接一个的瞎编故事。有時,我们一屋四个人放声歌唱。我们把带在身边的"外国民歌二百首"差不多都唱遍了。传瑞经常用她那优雅的女高音唱起一首十分动人的苏联歌曲:黄昏時候有个青年俳徊在我的家门前,那青年啊默默无言,只把目光闪一闪……歌声喚起我们对学生生活的回忆及对美好爱情的向往,让我们记起生活在这荒僻,贫穷,落后的边远山区的这群人还曾经受过与眼前生活极不相称的教育。冬天,蔬菜奇缺。主任娘娘恩赐给我们的一点腌菜吃完之后就只剩下包谷、红薯了。既无油,更无肉,每天我们都肌腸辘辘。于是,每晚在床上都要打一阵精神牙祭。"红烧肉"、"回鍋肉"、"烧白"、"粉蒸肉"……我们津津有味地托出这些菜名,似乎这些肉和菜就在眼前,活灵活現,愈说愈觉得肌餓难熬。有天晚上,我们四个人无論如何也睡不着,想來想去家里的东西都吃光了。突然,小妹灵机一动,告诉我们米柜里还有一点没冲壳的谷子,我们高兴得从床上一跃而起。我和小妹到屋后冲米,传瑞、肇琍架柴生火。一锅米煮熟,飘出诱人香味,我们迫不及待地盛飯咽进肚里,这才心滿意足地睡去。在这油水十分匮乏的岁月,我们吃的是无油的炝鍋青菜下包谷飯,吃得清口水直冒。于是,我们开始吃蛇肉來打牙祭。新民大队这一群"书生"也开始扯下斯文的面子,女生放哨,男生到区供销社里偷鸡旦、鸭旦,夜晚摸到农民地里偷胡豆。到了后來,我们的"进囗货"愈來愈多。从山上的野苞到地里的"隔生"洋芋,泥土稍稍擦擦便扔进嘴里。在农村的三年,我们劳动時喝的是溪沟里的水,吃的是自带的冷包谷飯及那些扔进嘴里的不干不净,乱七八糟的填肚子的东西,却几乎没有人拉过肚子。所以,生存的法则多么强大,人适应生活环境的能力多么强大啊!
三、″砍火焰","薅包谷"
在主任家的吊脚楼住了不久,我们搬进生产队为知青修建的木屋。木屋一溜四间,其中两间装了墙板,用作四人的臥室与厨房。另两间没装墙板,留着等我们四人"成家"時再完工。新屋落成,地板、墙板都是木头做的,散发出一股特有的香气,着实让我们四个没住过"森林小木屋"的城里人高兴了好一阵子。随着这独立门户的开始,我们也开始了农村生活最艰苦的岁月。我们不再受照顾与老、弱、细仔就近劳动,而是加入到生产队浩浩荡荡的"砍火焰"和"薅包谷"的大军中。
兴隆是个大山区,地处湖南、湖北、四川三省交界处。站在高处,只见山峦延绵起伏,一座连着一座,好似海洋的波浪。山海与云海相连,看不到尽头。这里本有许多原始森林,五八年大炼钢铁运动之后,山林成片消失,高大的树木被砍伐,扔进了一座座"炼钢炉"。待我们去時巳经是林少、山秃了。由于山区土地贫脊,农民还在釆用原始的广种簿收的栽种方法。每到春季便将大片的山林砍伐,放火烧山,以灰为肥,点上包谷,薅上两遍包谷秧边长的野草,秋天便收包谷作为主食。在那里,稻田十分稀少,所以,吃米飯是打牙祭。
砍火焰是件苦活路。山上乱藤缠树,荊棘丛生,稍不小心就会遍手鳞伤,石滚人摔。我们几个女同胞全副武装:腰间缠着草绳,身别一把砍刀,一把弯刀,見树砍树,見藤割藤。一场战斗下來,我们的手上、脚上总难免道道血痕。在这场战斗中,我还有过一次精彩"杂技表演"。在砍完一片丛林后我正要向上攀登,象其它农民一样我挥动弯刀扎进一个树桩,想借助这一臂之力爬上去。不料这树桩已经松动,我一使力树桩就被连根拔出,我一个斤头向有大约有两层楼高的山脚滾去。周围的人都吓坏了,这一摔,不是腰殘也是腿断啰。殊不知我滾下去后竞完好无缺,一骨碌儿爬了起来,拍拍滿身泥土又爬上山去,赢得农民们的一片喝彩。写到这里,当時的豪情还历历再目。感谢年轻,感谢小学時练过体操啊!
春天砍完火焰,夏天就开始了让人累得脱掉一层皮的薅包谷。生产队所属的几匹大山点滿了包谷,离住处很远。每天清晨不到五点钟就得动身。因此,我们四点就得起床,在火塘上架柴生火,煮熟一吊罆包谷米,在半醒半睡中吞下一碗,然后用茶缸压滿一缸包谷飯,在中间放一层腌菜带上当午飯。在农民一声声""走哇,走哇,薅包谷哇!"的吆喝声中,我们手忙脚乱地抓过挖锄,戴上斗笠,披上蓑衣,提起飯缸,在晨星点点的夜空下,高一脚低一脚的跟在农民身后赶。我们那時是多么渴望睡眠啊!我一边走,一边用最大的毅力克服那一阵阵涌上來,行将把我淹没的瞌睡的浪潮。我甚至练就了这样的本事,每当啾見前面是一段平路,我就可以一边走,一边打旽。
我们也不知走了多久,终于到达要薅草的山上。天还没亮,一切都还在黎明前的黑暗之中。队长吆喝一声,大家席地而坐,而我们却迫不及待地把蓑衣铺在地上,倒头便睡。又听得队长一声吆喝,大家都拿起锄头,开始劳作,这時还只见一点点熹徵的晨光。我们十分小心的舞着锄头,因为一不留神,就会把包谷秧当杂草铲掉。
一天是多么的漫长啊!我们薅啊薅啊,似乎总也薅不到尽头。大清早、也可以说是后半夜吃的那点包谷饭早已消化殆尽,我们又热又累,又渴又餓。好不容易,总算等到队长那一声吆喝:吃午饭啰!我们就像领了大赦令似的,赶紧拿出饭缸,狼吞虎咽地往嘴里塞,塞完后终于吐了一口长气。有時运气好,附近有小溪,我们就用树叶卷起舀水喝,或者干脆就爬在地上牛饮。饭后的一小点休息時间,男人们抽出腰间別的烟杆,吧嗒吧嗒着嘴,露出愜意的微笑;女人们拿出麻线搓麻,或赶几針鞋底。我们不敢懈怠,因为我们必须抽利用这休息時间拾点柴火,不然回家怎么煮飯?
薅呀,薅呀,一匹山的的杂草终于被我们薅干净。太阳早巳落坡,一弯新月照见我们疲惫的身影,照见背上那一梱柴火,慢慢往家里移动。到屋已经是八、九点钟,这才歇下來生火煮飯。吃完、收拾完也不知是几点了,第二天又重复这样的劳作。那時,我是多么盼望下大雨,这样,我们就可以歇口气了。但是,整个夏天,在我的记忆里,就没有清晨下大雨。倒是太阳毒辣得很,晒得臉皮生疼。下雨也是在坡上時下,有時下得哗啦啦的,根本没有躲雨的地方,只好任雨浇灌。一会儿,太阳又出來啰,把湿透的衣裤晒个半干。回到屋里,我们就赶快湊近火塘,烤我们那潮湿的衣裤。可叹我们这些不懂常识的年轻人,这个样子,湿气全被烤进我们的骨头里。我们都得了轻重不同的风湿关节炎。四人之中,我的关节炎最为严重。因为夏天过去不久后,我们出去上工,在过一个独木桥時,我一只脚刚踏上木桥,立马就跪了下去。她们赶紧上來扶我,我的膝盖就像橡皮筋一样,拉起來又跪下去,拉起來又跪下去,居然扯不直站不起來了。农民们把我弄回屋,我坐在椅子上,情不自禁地想站起来,腿却完全不听我使喚。没有人知道这是什么毛病,我心里也不慌,还觉得很滑稽。最后,队里人做了一付滑竿,把我抬到区上,三个姐妹又陪我上车到酉阳县医院住院。医生看病后说我是半月板损伤,他们治不了,叫我回重庆治。回重庆后我去了专门的骨科医院,才诊断出我是十分严重的关节炎,让我喝一种药酒。殊不知,这酒很灵,我喝了两三个月完全康复了。从此,我爱上喝酒,直到现在,我虽不能喝白酒,但有時还是会偷偷喝上几口白干。
四、那些难忘的事
在农村三年艰苦的日子里,我们也有不少的欢乐。新民队的成员几乎都是些出身不好的"灰五类"。相似的家庭背景、相似的兴趣爱好、相似的見解和共同的命运把我们十几个人紧密地连接在一起。二队的冯大卫特别有政治眼光,他经常给大家讲一些国际国内的局势,对当前形势进行分析,大家特别喜欢听他"讲道"。同是二队的唐沙波则是一个故事大王,从他嘴里讲出來的人和事都是色彩浓郁的,我们常常听得津津有味,他那眉飞色舞的样子现在还在我眼前,活灵活現。在四队,还有大家推崇的"中国的爱因斯坦",他很早就研读过"相对论"那本我们一窍不通的天书,还有我们一队的一位女高音和一位花腔女高音。所以,新民大队的舞台还是十分热闹的。
说到舞台,我们还真唱过一出戏,那是在薅秧的季节。当時全国都在演出革命样板戏,我们决定排练样板戏"红灯记"给农民演出。于是排练剧目让那一段時间的生活热气沸腾。我我们一队的传瑞演李奶奶,肇琍演李铁梅,二队的唐沙波演李玉和。还有些啰鼓手由队友们敲鍋打盆完成,我则拿起我那把小提琴,担任不夠格的全场伴奏。我的那点提琴技术全是在文革中当消遥派時自学的,一点不正規,但有一把琴伴奏,也增添了不少演戏的气氛。就是这样一场简陋的演出,也让没有文娱活动的农民们兴奋不巳,久久地,他们还在谈論知青们的表演,谈起李奶奶,李铁梅,李玉和。
不得不惊叹我们这些年轻人身上蕴藏的旺盛的生命力。演戏時正是薅草季节,劳动已经让我们疲惫不堪,但演戏这一新鲜事还是激发出我们潜在的能量。我用在在劳动中巳经逐渐变得僵硬的手,拉练"红灯记"的唱段。每天下工晚饭后就叽叽嘎嘎的拉,也不知拉到何時才躺下。刚演出完,我的能量终于消失殆尽。我居然一睡不醒,不起床、不吃飯,就是睡、睡、睡。姐妹们叫我,我眼晴也懒得睁开。睡了起码两天两夜,我一下子苏醒了,象打了鸡血針似的抖擞起来。我恢复了。
虽然不知道今后的前途如何,也不知道我们会不会就这样在农村久呆下去。不知怎地,我心中仍然藏着梦想。农闲時,我把带在身边的普希金的中篇小说《核桃皇后》》翻译成中文。又以当時的生活为题材,写了一小本"农村生活简记",大家传着阅读,用以增加劳动之余的乐趣。肇琍学会了扎針炙,俨然成了队里的赤脚医生。我下乡時,爸爸让我带了一把小苗剪。我从小就喜欢给别人剪头发,曾经在小弟头上练工夫,给他剪过一个癞俐头。现在,我的爱好终于得到发揮。凡有农民头发长了,就可免费在我这儿剪,我的剪发技艺得到很大提高。后來我去加拿大进修,又用这把苗剪为留学生们剪头发。至今,我还在用这把苗剪剪自已的头发,不过巳经没有人为节约錢再让我剪头了。
五、远山的呼喚
一九八八年,我在加拿大进修時用英文写了一首诗。诗名叫《我的心在乡村》,刊登在卡尔加里大学的校刊上。这首诗表达了我对那段山村生活的怀念与思考。如今,五十年过去了,过去那段不寻常的生活还不经意的出现在脑海。我感谢那段生活,它给了我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它磨炼了我的意志,激发了我的勇气,锻炼了我的生活能力,也让我切身体会到农民的艰辛。我把这首英文诗翻译如下。
我的心在乡村
有一处地方
在我的心里珍藏
我永远不会忘记
那遙远群山中的小村庄
在那里我渡过难忘的岁月
我听見它在把我呼唤
呼喚我重返它的怀抱
回到那质朴的精神世界
我爱它
我的心不在喧嚣的城市
我的心在乡村。
我的心在乡村
在那里我寻求到生活的真谛
曾在迷茫的岁月里折腾
沉浸在文化大革命的狂热之中
背着背包串连
高呼革命口号
甚至在枪林弹雨中
不惜去冒生命的危险
直到有一天
仅剩眼前废墟一片
生活的意义啊
我在何处将你寻觅
我迷茫不解
直到有一天
我來到这边远的山乡。
在这里生活是如此艰辛
清晨 当星星还在天空眨眼
我们巳扛着锄头
别着砍刀
手提一缸子包谷飯
开始在崎岖的山路
艰苦爬涉
当我们到达山顶
群山还在黑暗中沉睡
当天边露出第一线晨曦
我们已经开始劳作
播下一粒粒玉米种子。
金色的秋天对我们露出笑容
用她那甘美的果实
滿山遍野闪着金黄的色泽
玉米熟了
人也醉了
第一次
我认识到创造的价值
生命的意义在于创造
生命的意义绝不是破坏
我从文革的迷茫中醒悟
在这偏僻遥远的山村。
我的心在乡村
在那里我学到了
一种崭新的生活态度
夏季每天十四个小時
在山野田间劳作
我们是如此疲惫
似乎已不堪如此的重负
逃避 退却
不 不能
我们必须克服重重困难
一旦躺下
就再也爬不起來
我们赢了
艰难困苦没有打倒我们
反而使我们更加坚靭和强壮
我学到了这无比珍贵的一课
在那遥远的山村。
在那个闭塞的地方
大自然却敞开她宽广的胸膛
大地可当床
天空当房樑
山泉淙淙流淌
那是我们的飲料
偶尔在山上釆到的野果
是对我们意外的奖赏
大自然养育了我们
为我们慷慨奉献
我们吮吸着她的乳汁
农民那野性的山歌啊
在我们心中冲撞
余音嘹绕
在群山与空谷中迥荡
质朴的音乐啊
质朴就是一种难得的美
它巳经在城市逐渐消亡
而在乡村
你还能找到久违的它
啊 我多么怀念
那些质朴的人和质朴的生活
在那个遥远的村庄。
我的心不在城市
我的心在乡村
我追忆着那连绵起伏的群山
倘徉在山野的林间和小道
我将追随那美好的感受
直至我闭上我的双眼
我的心啊
它不会离开那巍巍的群山
不会离开那遥远的村落
在那里
我受到震撼
受到磨炼
受到感动
受到教育
我的心在乡村
那遥远的的群山
永远在把我呼唤。
完稿 2019年1月7日
后记:我们新民大队这一群知青在返城浪潮中陆续回到重庆,其中我和鲜继錦的回城因"家庭问题"颇费了一番周折。尤其是继錦,一人在那里呆了八年才得以回來。由于在校時大家都是勤奋上進的学生,在农村几年大家也没失去理想,一九七七年恢复高考,新民队十三人,加上后來的王宗元共十四人。这十四人中,有十人在77或78年考上大学。本人大学毕业后,在中学,后又在大学工作到64岁退休。还没完全退下,一埸猝不及防的小中风就把我撂倒。至此,一場接一場的疾病向我袭來。从2011年3月开始,我就在各种各样的病中苦苦挣扎。到2016年患癌症,动手术,将这場悲摧戏推到高峰,后又以化疗后的种种不良后果将这出戏继续延绵。直到2017年夏天,我才从疾病的泥坑中挣扎爬出。这埸连续了几年的疾病让我的身心备受打击,好几次,我都觉得自己站不起來了。连我的小弟弟都伤心地对我儿子说,你妈妈不行了。然而,我却一次又一次的挣扎出來。当時,不但是我,或是我身边的親人朋友,都难以想像我会又"活"过來,活得象生病前那样有生气。就象我在文中所说,在困难面前我们绝不能退却。我要真诚的感谢在农村的岁月里我学到的这无比宝贵的一课。从那時开始在我心中积聚起起來的勇气和磨炼出來的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毅力让我战胜一场接一场的疾病。虽然这是一个十分艰苦而漫长的过程,我摇摇晃晃、摇摇晃晃、、摇摇晃晃的站啊,要站起來。最后,我终于站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