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生活在一个由思想所构建的世界,而非纯粹的现实。正如西德尼.班克斯所言:“思想不是现实,但思想创造现实。”每个人对世界的感知都不同,我们无法感知别人的想法,只能在自己对世界感知中度过一生。
不妨设想一下,当你坐在一间咖啡馆里思考人生,焦虑与不安不断袭来,因你觉得自己直到现在的年纪还是一事无成。
与此同时,旁边的顾客却正陶醉于一杯香浓的咖啡中,悠然自得地观察着窗外的行人,似乎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与宁静。尽管你们共享一个环境空间,却拥有截然不同的世界观。
这种个人感知的差异,其实是无处不在的。再比如你向一百个人询问他们对金钱的看法,得到的答案也是千差万别。尽管金钱这一概念跨越了文化的界限,但每个人对它的理解却大相径庭。
一部分人认为金钱是自由与机会的象征,是内心平和的泉源;而另一部分人则将它视为贪婪与腐化的根源,甚至视为罪恶的一种象征。
无论是哪一种看法,它们揭示了同一个事实,就是我们赋予事物的意义,最终决定了我们对它的感受。
我们对生活中的每一件事物的看法,都深刻影响着我们如何体验它,并非事物本身决定了我们的情感,而是我们对事物的解读与看法,影响着我们的感受。
举一个例子,假设你每天面对着的是一份令人头疼的工作,让你心情沉重,压力山大。每当你踏入办公室,焦虑感便如潮水般涌来,哪怕与家人共度时光时,这种情绪也挥之不去。外部的环境似乎没有任何变化,但你内心的感知,却已在悄然变化。
这例子告诉我们,若你能改变对事物或人的看法,你内心的情感与心态,也许也会跟着发生完全不同的转变。
这些都告诉我们,所有的痛苦与烦恼,并非源自于外界,而是源自于人如何看待外界事物。若能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便能改变内心的感受,进而改变我们的生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