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六年(公元811年)
1、
春,正月九日,任命彰义留后吴少阳为节度使。
2、
正月二十五日,任命前淮南节度使李吉甫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二月七日,宰相李籓免职,转任太子詹事。
3、
二月二十四日,忻王李造薨逝。
4、
宦官厌恶李绛在翰林院,把他排挤出去,任命为专职户部侍郎。皇上问李绛:“按过去的惯例,户部侍郎都要向皇帝进献盈余,唯独卿没有进献,为何?”回答说:“地方官员在当地苛征厚敛,进献皇帝,换取对自己的恩宠,天下人尚且非议。何况户部所掌,本来就是国家财政,是陛下府库之物,出纳都有账目,怎么会有‘盈余’!如果把国库的钱输送到宫库,当成进奉,那不就是从东库移到西库,臣不敢继续做这样的事。”皇上嘉许他的正直,更加敬重他。
5、
乙巳(二月无此日),皇上问宰相:“为政宽猛,以何为先?”权德舆回答说:“秦以惨刻而亡,汉以宽大而兴。太宗观《明堂图》,禁止杖打人的背部,所以自安、史以来,屡有悖逆之臣,都接连自取灭亡,这是因为祖宗仁政结于人心,人们不能忘怀的缘故。如此,则宽猛之先后可见。”皇上欣赏他的话。
6、
夏,四月四日,任命兵部尚书裴垍为太子宾客,是因为李吉甫厌恶他,把他排挤出去。
7、
四月六日,任命刑部侍郎、盐铁转运使卢坦为户部侍郎,判度支。有人告发说,泗州刺史薛謇为代北水运使,曾经得到一匹奇马,没有不进献皇帝。事情交到度支处理,派巡官前往查验,还没回来,皇上不耐烦,又派宦官刘泰昕调查。卢坦说:“陛下既然已经派有司查验,又派宦官去,岂是大臣不如宦官可信吗!臣请先受黜免。”皇上召刘泰昕回来。
8、
五月,前行营粮料使于皋谟、董溪被查出贪污数千缗,皇帝敕令免死,于皋谟流放春州,董溪流放封州。走到潭州,都派宦官赐死。权德舆上言,认为:“于皋谟等罪当死,陛下把他们在刑场公开处决,谁不惧法!不应当已经赦免了,又杀掉他们。”董溪,是董晋之子。
9、
五月七日,任命金吾大将军李惟简为凤翔节度使。陇州地与吐蕃相接,以前经常朝夕相互窥伺,更攻入对方境内抢掠,人人不得休息。李惟简认为边将应谨慎守备,积蓄财谷以待敌,不应当看见一点小利,就起事盗恩,于是禁止不得妄入吐蕃境内。又购买耕牛,铸造农器,供给无力自备的农民,增加开垦田地数十万亩。又遇上连年丰收,公私有余,商贩卖到其他地方。
华杉曰:
李惟简是个好边将。边境应该相安无事,而不是“捷报频传”。李惟简认为边将不应该“起事盗恩”,这四个字用得好!起事就是搞事,盗恩就是盗取朝廷的恩宠。本来平安无事,你攻进去杀对方几个人,抢一点东西,就成了有战功,要升官进爵,朝廷费钱,百姓遭殃,实在是为害一方,哪里有什么功劳!
不赏边功防黩武,就是这个意思。
10、
赐振武节度使阿跌光进姓李氏。
11、
六月四日,李吉甫上奏:“自汉至隋,共有十三个王朝,官员之多,都没有超过现在的。天宝年以后,中原地区驻扎的军队,列在军籍中可计算的,有八十余万,其余为商贾、僧人、道士,不从事农耕的,占全国人口十分之五六,所以,是以十分之三劳筋苦骨的农民,来供奉十分之七分穿衣吃饭。如今京师及地方官员,靠税钱给薪俸的不下一万人,全国一千三百余县,好多都是以一县之地为州,以一乡之民而为县,请敕令有司详加审定,撤销一些州县编制,吏员可省则省,州县可并则并,入仕之途可减则减。又,国家旧章,是依照官员品级制定薪俸标准,一品官月俸钱三十缗;职田禄米不过一千斛。艰难以来,增加各种“使”职,厚给俸钱,大历中年,权臣月俸到九千缗,州无论大小,刺史都一千缗。常兗为相。才开始设立限约,李泌又根据工作繁重程度,随事增加,当时认为合乎实际,现在自然也难以减削。但是,也存在一些情况,有的官位名义还在,而职事已经废除;有的官位名义都已撤销,而薪俸预算还在,繁重与清闲之间,厚薄差异很大。请敕令有司详细考查薪俸及津贴,量定以闻。”皇帝于是命给事中段平仲、中书舍人韦贯之、兵部侍郎许孟容、户部侍郎李绛共同详定。
12、
秋,九月,富平人梁悦报父仇,杀秦杲,到县府自首请罪。皇帝敕令:“复仇,按《礼经》,不共戴天;按法令,则杀人者死。礼、法二事,都是王教之大端,当两者冲突,就需要论辩,宜令都省集议,把结论奏奏。”职方员外郎韩愈认为:“法律没有复仇条款,并非缺陷,而是因为不许复仇,则伤孝子之心而有违先王之训;允许复仇,则人们将有恃无恐,自专杀人,无法禁止。所以圣人反复在经典中叮咛其义,而在法律上却不设条文,其用意,就是让法吏能按法律断案,而经术之士能引经据典而议论。应该下制说:‘凡复父仇者,事发,由尚书省集议奏闻,酌情处理。’这样,对经典和法律都没有违背。”
皇帝下敕:“梁悦杖打一百棍,流放循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