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跟着贝尔去参加了一场关于敏捷开发的演讲会,虽然有点累,但是也有点收获。
开场首先是Vernon分享了一些关于他在敏捷开发这条路上的经验。因为之前没有接触过敏捷开发的概念也没有用过敏捷开发的软件,所以其实听下来也蛮枯燥的。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下面这一句话还有一个议题。
这句话简单中文翻译过来就是:人不需要被管理,他们需要的是被释放。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每个人应该主动的去做某件事,去为这件事去付出自己的努力,工作也好,学习也罢,而不是需要有人在后面鞭笞着你,推着你前进。有句话我一直很赞同:在其位,司其职。你在你该有的位置上就要履行你在这个位置上该有的责任。Vernon ppt上的这句话也为其后面所说的转型做了铺垫我个人感觉。他说转型是由内而外的推动而不是由外而内的推动。促使企业向敏捷转型不应该是外在的力量去推动而是需要内部主动去推动敏捷转型。我个人意见虽说这样肯定是对的,但其实也是不对的。这样太理想主义化了,在王明兰老师的演讲上也说了,企业的转型在内部会有很大的阻力,可能你的转型会牵扯到一部分中层的利益,那么你还会那么顺利吗?就跟现在所有的企业一样,你指望打工者跟你老板对公司的心态一样,可能吗?这明显不可能。你指望所有人的思想和素质在一个水平线上,可能吗?这也不可能。只能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所以,我个人认为,虽然转型要从内而外是正确的,但也要符合当下企业的环境和外部环境以及各种客观因素。
第二场演讲是盒马生鲜的技术架构张群晖老师带来的,讲诉了大厂阿里的一些技术上的问题,很难受的是因为自己技术积淀不够的原因没能吸收到更多的东西,很多东西听过也就真的只是听过了,虽然有点印象,但也不够深刻。张老师的演讲全程都很风趣和幽默,也让我感受到做技术的并非人们说的那种程序员专有的刻板印象,另外讲一句,四十岁还在一线写代码,真的respect。从张老师的演讲中让我印象深刻的也有两点。一是盒马半小时全城配送的小故事和舍命狂奔,使命感这两个关键字。张老师说他们当时说半个小时送货上门的时候也觉得不可能,因为单单从商品出库,打包,装箱就需要不少时间了,更何况还要开车去送。他说当时有家卖衣服的厂,快倒闭了,因为大家都知道卖衣服的厂都是那种流水线作业,于是就请哪里的人用这种模式来进行盒马生鲜的商品出库和包装之类的处理,也就是所说的悬挂链技术,然后这家衣服厂也就转型成了这种悬挂链技术的厂。原谅我表达能力不咋地,只能简单讲讲。从这个小故事让我感受到的就是创新和勇气,在那种环境下敢于去迎接新的东西带来的不确定性和挑战,我感觉是大部分人所没有勇气去做的,这也许是现在盒马有一百家门店的不可或缺的原因吧,敢于挑战也敢于变化。另一个说到的就是舍命狂奔了,我觉得阿里现在之所以这么牛,与这种舍命狂奔的劲头脱不开关系,虽然有时候觉得这是应该的,但其实也不能说是应该的,说是应该的是因为你不前进就要被后面来的迎头赶上,除了舍命狂奔之外也别无他法,毕竟现在的社会都是大鱼吃小鱼,说不能说是应该呢是因为我个人认为现在阿里这么大,影响力这么广,完全就不需要舍命狂奔,稳扎稳打一样可以活的很好,毕竟体系和制度也很成熟了。说到这,某些copy企业真该学学,游戏优化做的垃圾各种玩家反应当作空气。可能这与张老师说的使命感有关吧。以后去面试阿里的时候一定要说我有使命感,哈哈哈。那些说的一些技术就不说了,感觉我目前也没那能力去说好,只能待以后自己提升起来再去探究其中所以然。
最后一场听的演讲是由鲁佳老师带来的关于天猫新零售的共创实践,也很让我印象深刻。
其中,带给我最大感触的有这些关键词:共创,超出预期,痛点,无引导。我对共创的理解是:与客户,研发,测试以及所有参加该产品的人员一起创造出来的产品,那如何创造出一个产品让客户满意呢?我们应该深入到客户的场景中,挖掘出他们的痛点,而不是他们一句简单的肯定的回答,那样即使出来的产品也达不到别人的期望,更无需去说超出预期了,想要超出预期,就需要解决他们的痛点,并且让他们很容易就用起来,而不是你在旁边说这么做,那么做,这样引导别人去用这个产品,所以我个人认为一个好的产品并不仅仅是以下图片笼统的说明
而需要具体化,一个好的产品是要解决客户的痛点,并且在没有人引导的情况下很轻松容易上手的那种产品,这样的产品才会得到推荐,才会让更多人使用。举个栗子:现在几乎所有银行的app都有支付宝上的余额宝功能,而且收益比支付宝更高,但是为什么还是很多人不愿意去用呢?因为不方便,现在的社会是便捷的社会,说不好听是“懒人”的社会,现在一块钱丢在大街上都没人去捡起来,更何况分毫之数。人们现在更在意的是怎么方便怎么来,怎么快速怎么来。所以一个好的产品一定是容易使用的,更能有用户体验的。
不知不觉说了那么多,这也仅仅是我听完这几场演讲会后的感触,有很多地方还需要我去深入学习,仅以此文为我这次敏捷之旅画上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