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枯山水”庭院可称为其禅意文化的代表物。
《诗经》曰:
“嗷嗷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此诗前两句描写的场景,我们今天在奈良的东大寺就能看到——
小鹿野草,旁若无人,悠然而自得。
而奈良和京都现存的古寺大多为鉴真东渡时仿唐建之作。
日本禅兴以后,很多僧人将禅宗哲学的意境,参照唐寺元素,按不对称、简幽、玄寂等方式以庭院枯山水实物表现了出来。
就像圆明园将江南园林的特征缩微建造一样,“枯山水”刻意地在较小的空间中,以沙代水,石代山,造出海国的氤氲气象,同时又具实用性的养心庭居,着实令人怡然而神向。
它舍弃传统园林实景,运用沙砾、苔草等元素,充分发挥想象力,指心为禅画,神功点化而成日常,也可说是得了曲水流觞的真趣。
枯山水以简约的用心,遵循美学比例,无论怎么看,总像是蕴藉着无以言表的禅机。
京都石庭山水是世界文化遗产。
庭园中心的瀑布石是日本文化起源的象征。
从此地流出的水流将汇入大海,建筑师这里将其设计成“流入博物馆”。
以博物馆意寓两国文化融合,祈盼达成相互之间的理解和尊敬。
“枯山水”庭院,真可谓大千世界,尽在掌握,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