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和三观不合的人说话,简直是对牛弹琴
三观是指哪三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人生观就是自己为什么活着,活着要干什么;
世界观就是你对世界的认识,这个东西是什么样的那个东西又是什么样的;是指处在什么样的位置、用什么样的时间段的眼光去看待与分析事物,它是人对事物的判断的反应。它是人们对世界的基本看法和观点。
价值观就是你认为什么比较宝贵,什么不值钱
和三观不合的人相处,能累死!
当你真正地了解自己,了解社会,了解别人的时候,你会发现真正厉害的人不是那些情商多高的人,而是那些会舍弃的人。
你的情绪和感受,你的心态和生活,都会因为你身边的人而受到影响。
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些人我们第一眼看到就觉得很熟悉,有一种自然的亲切感。而有的人即使相处很久,还是觉得无法玩到一起。而对于那些无法相处的人,其实就是因为你们的三观不合。
另外,我们寻找恋人的时候,也不是找跟自己一样的人,而是寻找那个缺失的自己。是寻找一位可以相互尊重互相珍惜,互相成就的彼此。那个恋人和你有一样的兴趣爱好,而你们的三观正好相合。如果遇到三观的不合的人,不必强融,也不必凑合,因为那个和你一样三观的人肯定会出现。
才女林徽因当初在欧洲留学的时候遇见了才子徐志摩。一个美丽的才女遇到风流才子,两人互相欣赏,互相尊重,也相互喜欢着。但是那时候的林徽因知道徐志摩已经结婚,而且还有孩子之后。就对徐志摩说,如果你真的爱我,就不要让我处于这种尴尬的位置。最终林徽因决定离开,放弃这段不该有的感情。
《红楼梦》里说:“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上海的名媛郭婉莹当收到未婚夫送的美国丝袜的时候,未婚夫当面夸赞,这丝袜真结实,穿一年也不好破的。
但是郭婉莹毕竟是名媛,那时候人们的思想观念还没有现在这么开放。于是郭婉莹无法接受跟一个男人讨论丝袜,于是决定退婚。她解释说,一生太长,要和有趣的人在一起,而有趣的最基本前提,就是谈得来。
你看,这两个例子都说明了一个问题,三观不合的人真的无法走到一起。即使那个人很优秀,优秀到让人无法拒绝,可是最终还是会各走各的。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对另一半来说,你要找的是一辈子都跟你三观在一条线上的人。
一个跟你三观不合的人,不仅思想无法同步,做事无法同频,节奏无法一致,甚至连最基本的沟通,也经常是鸡同鸭讲,你在说东,他以为是西。
三观不合的人,当你欢欢喜喜想要去旅游时,他不仅不会支持你,还会觉得你花钱找罪受,努力试图说服你还是宅在家舒服。
当你想要去吃西餐的时候,他不仅不会陪你,反而指责你故作高雅。
当你空闲时间读书时,他不但不鼓励你,反而在心里觉得你是在装文艺。
跟一个三观不合的人在一起,是一种折磨,也是一种消耗。
你分享快乐的时候,他不会觉得你是在刻意炫耀;你诉苦的时候,他不会认为你矫情。你因为一件小事情绪波动的时候,他不会觉得你玻璃心。
人,无论什么时候,如果试图跟一个三观不合的人讲清楚你的感受,永远是没用的,就像你说大海很漂亮,他却说淹死过很多人。
这样的人,相处起来只能随时随地让人火大。
有句话说得好:相爱容易,因为五官,相处不易,因为三观。
三观,往往决定着两个人适不适合在一起,更决定着两个人能不能稳定长久地在一起。
三观不合,多说一句都是废话,多看一眼都是浪费,多处一天都是一种消耗。
圈子不同,不必强融
一个人如果不能真正地认清自己,硬往不适合的圈子里挤,不仅自己浑身不自在,还有可能被别人嫌弃和鄙视,最终,只能落得个身心俱疲的下场。
思想不在一个高度上的人,就别去说服了,不适合自己的群体,就不要违心地恭维了。
不要做廉价的自己,不要讨好不同频的人,也不要去迎合看不惯的人。更不要把太多的人,请进你的生命里,一个人若走进不了你的内心,就只会把你的生活搅得一地鸡毛。
真正有智慧的人,都是懂得尊重对方三观的人,不会做无谓的争辩。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感情中,我们都会遇到三观不一致的人。但是三观不一样不代表别人的就是错的。
只是个人的认知不一样,对于三观不合的人,保持距离,保持尊重就行。
这三种人,不用跟他们讲道理,因为这只会是“对牛弹琴”:
1,唯利是图的人
跟一个眼里只有利益的人讲道理,就好像对着一条咸鱼在说话!
因为他根本听不进去,他的眼里只有利益得失,没有什么道理可言!
在他的心中,利益永远是第一位,有理没理,他不关心!
所以,嗜钱如命的人,你永远都说服不了他的,除了有利可图!
2,刚愎自用的人
这种人性格倔强,我行我素,不听劝!
不管是非对错,在他的心中,自己坚持的永远是对的,不接受反驳!
即使撞到南墙也不会回头的!
跟这种人叫道理,就算你说得口干舌燥,他也全然不会理会的,更不可能理解你的良苦用心!
一副唯我独尊的姿态,其实是讳疾忌医的胆怯!
与这种人交往,少说话,多干事,莫劝人!
3,三观不合的人
道不同,不相为谋,三观不合的人,你与他讲道理,无非就是“对牛弹琴”!
每个人的认知程度是不同的,不在同一层次上的人,难免会“话不投机三句多”!
与三观不合的人讲道理,就是“鸡同鸭讲”,完全是白费工夫!
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和人讲道理,一定要看准对象是谁,不然讲得再多,也是白搭!
最近看过一句话,深有感触:
世界上最愚蠢的行为,就是不停给人讲道理。
成年人应该记住:位置不同,少言为贵;认知不同,不必争辩;三观不合,浪费口舌。
曾国藩曾说:“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
意思是为人处世,不可随心任性;说话更要出言谨慎,不可任意妄言。
越是智慧的人,越懂得位置不同,多说无益;认知不同,浪费口舌;三观不合,对牛弹琴。
02
位置不同,少言为贵。
生活里,我们评判一件事情,通常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这几乎是每个人的惯性思维。
殊不知,位置不同,对同一件事的看法往往是不同的,所以,你的信口开河、不假思索常常有失公允,甚至成为伤人的箭。
有句话说得好,汝之蜜糖,彼之砒霜。
前一段时间,同事夏在办公室里,炫耀自己老公带孩子很成功,说到兴奋处,拍着身边的周姐说,“看吧,孩子的教育离不开父亲,爸爸带的孩子格外优秀!”
当时我们看见周姐的脸色接着就变了,我们都知道,周姐离婚了,一个人带孩子。
虽然小夏是无心之语,但由于每个人处境不同,听到周姐的耳朵里,就成了一种讽刺、一种伤害。
这样的事情,在我们的生活中太多,在老板面前埋怨工作苦,在婆婆面前埋怨老公,在有钱人面前说太贵,在穷人面前说太便宜......,你永远得不到共鸣。
因为每个人的位置不同,看问题的角度自然不同,也自然不会和你有同样的感受,话说多了,只会让人生厌。
前段时间,看过一句特别有趣的话:开车的时候,我最讨厌加塞和不让我加塞的人。
是不是很搞笑,当你被加塞的时候,你不喜欢,而当你加塞别人的时候,你又不希望被拒,所以,不同位置,人们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每个人都是习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
所以,不同位置,少言为贵。
少言,是一种修养,是对别人生活的尊重,每个人立场不同,何必强求,我们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就好。央视名嘴,白岩松就曾经说过:未知全貌,不予置评,这是一种美德,一种教养。
少言,更是一种智慧,祸从口出,言多必失,一句话能成事,一句话也能败事。正如曾国藩说的,古来凶德致败者,皆多言,群处守嘴,才是一种大智慧。
03
认知不同,不必争辩。
知乎上有这么一个问题:社交中,人最容易犯的愚蠢行为是什么?
最高赞的回答是:认知不同,还据理力争。
正所谓,夏虫不可语冰,井蛙不可语海。
我们每个人生活在这个世上,每个人的经历、背景不同,对同一件事情的认知自然会不同,所以有些事,你再怎么解释,再怎么争辩,别人也无法理解,最终也只是浪费唇舌,甚至自找没趣。
看过这样一则有趣的故事:
从前,有一位秀才和一个老农,起了争论,差点扭打起来,后来到衙门让县太爷断个公正。
为了什么事呢?
原来,他们争论的是,三七到底多少?
农民说,三七二十八。
秀才说,三七二十一。
结果谁也说不过谁,谁也不能服谁。为此,请县太爷为他们评理,
县太爷听了,结果,却下令:老农回家,秀才领三十大板。
秀才很愤怒,大为不解。
县太爷回道:“你堂堂一秀才,却和一白丁计较,该打!”
故事很搞笑,寓意却很深刻。
所谓“宁与同好论高下,不与傻瓜论长短”,对于认知不同的人,死磕就是愚蠢,不但浪费时间、精力,还徒劳无功,甚至惹祸上身。
《道德经》中有言曰:善者不辨,辩者不善。
意思就是,真正的聪明人,从不与人争辩,那些能言善辩的人,反而不一定厉害。
认知不同,不必争辩。
不争,是一种智慧,因为懂得认知不同,每个人看到的世界、理解是不同的,与其争论,徒劳唇舌,何必,不如释然。正如林肯说的,与认知不同的人,能赢得争辩的方式,就是不争辩。
不争,是一种格局,这个世界,注定大家不可能在一个层次上,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活法,包容理解这种现象,强求为难的最终是自己,提升自己的认知才是智慧之道。
04
有句俗话说得好,有话说与知人,有饭赠与饥人。
位置不同,少言为贵;认知不同,不争不辨;三观不同,浪费口舌。
少言,是一种修养,一种智慧,永远不要站在自己的位置评价别人。
不辩,是一种通透,一种格局,永远不要和不同层次的人争辩。
放大自己的格局,不轻易评价别人,不试图总是说服别人。
坚持自己的同时,学会尊重别人。
人生最舒服的状态是:和志趣相投的人,彻夜长谈,话不投机,一笑了之。
最后,唯愿你我,所遇皆温暖,所得皆所期,余生坦然,恬趣人生。
杨绛先生这段话,给人启发:
“如果你和你老公三观不合,那就把他当作一个普通朋友,他想干嘛就干嘛,不要总是想着去改变他,刻在骨子里的教养是改不掉的,不必自寻烦恼。
一个父母都改变不了的人,你又何必自寻烦恼?把他当个工具使用就可以了,能赚钱就让他赚钱,能干活就干活,无法沟通,就不要去沟通,你做好自己就好。如果你选错了婚姻,那一定要选择个正确的生活方式。”
这话真的很大胆。
但请不要偏狭的去挑毛病。
婚姻不易,需要且行且珍惜。
再好的感情,不经营,也会消磨殆尽。
毕竟,恋爱时,我们需要睁大眼睛,但在婚姻关系中,却需要难得糊涂。
所谓至亲至疏是夫妻,注定了夫妻关系的玄妙。
既可以是这世上最亲密的人,也可以是最陌生的人。
所以,面对婚姻关系,当爱情的滤镜消失,各家有各家的过法。
然而没有哪一个家庭,在柴米油盐中,会没有矛盾;
没有哪一对夫妻,在各种人际往来中,会没有摩擦。
事实上,很多中年婚姻,已貌合神离,更多是困于责任、子女、和稳定的生活,捆绑在一起,只要没跌破自己的底线,就依然当人前好夫妻。
那么问题来了,如此不同频的两人,如何相处,如何让家庭少一些硝烟?
杨绛先生的话,给了我们最好的借鉴。
能赚钱就让他赚钱,能干活就干活,无法沟通,就不要去沟通,他想干嘛就干嘛,不要总是想着去改变他。
话糙理不糙。
事实上,没有任何伴侣,完全符合期待。
两个人相处,很多矛盾都源于想改变对方。
我们总爱用自己想象的标准去要求对方,达不到,就各种抱怨,不满,甚至引发家庭战争。
然而,好的相处之道,是将对方放在适合他的位置上,而不是去改变他;
刻在骨子里的东西,连他的父母都无能为力,哪那么容易改变?
婚姻中的很多痛苦,都源于本质需求之外,强求附加价值。
但是,谁也不是谁的救世主。
所以,在任何关系中,都要学会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做事,不然就成了自寻烦恼。
要知道,改变一个人,或抱怨一个人,都是痛苦的来源。
无奈的婚姻,更需要自我救赎。
一个屋檐下的两人,若不同频,就尽量选择对自己有利的生活态度吧。
将彼此当作一个普通朋友,别那么多要求,让花是花,让树成树,才能让彼此都好过。
要明确一点,所谓互相迁就,是自律,而不是他律。
三观不在一个层次,思想不在一个层面,尊重就好,犯不着较真,无法沟通,就不要强求。
要明白,任何一种关系想长久,都需要在新鲜和激情退去后,还能一起吃饭、聊天、共处。
在日复一日,单调的重复日常中,爱会消失,夫妻也成了搭伙过日子,减少期待,放下依赖,才会少烦恼,多惊喜。
说穿了,婚姻最关键的,并不是你嫁给了谁,而是你是否依然能做自己。
一辈子,婚姻并不是全部,人生下半场,一个优秀的孩子,一个健康的身体,一个开心的余生,更值得我们追逐。
任何时候,都要有让自己快乐起来的能力,内心繁花似锦,周遭的世界才会跟着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