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文章结构,作为新手作者时常有种茫茫然的感觉。始终觉得这个词很抽象,怎么解释都不太能搞清楚,反而有种越说越糊涂的趋势。
在《如何阅读一本书》的第七章《透视一本书》中有一段解释书籍结构的话,非常生动形象,也常常被引用或借用:
“一本书出现在你面前时,肌肉包着骨头,衣服裹着肌肉,可说是盛装而来。你用不着解开它的外衣,或是撕去它的肌肉,才能得到在柔软表皮下的那套骨架。但是你一定要用一双X光般的透视眼来看这本书,因为那是你了解一本书,掌握其骨架的基础。”
尽管这里说的是一本书的结构,而非一篇文章的。但实际上两者之间是相通的。就文本内容构成的要素而言,结构是骨架,思想是肌肉,而修辞则是衣服。
这大概就是当下自媒体文如此偏重结构和思想,而相对忽视修辞的原因。
既然对于一篇文章而言,结构是骨架,是思维中最底层的框架,那么我们该如何练就一双X光般的透视眼来慧眼识珠呢?
首要的一步离不开了解文章中最常用的写作结构有哪些?如何区分?
常见的文章结构有四种,分别是:总分总结构,并列/清单式结构,递进式结构,和SCQA序言式结构。
第一总分总结构。
它是最常见的写作结构,是一种三段式、便于记忆的结构。在文章开头亮出主题,表明总论点,中间部分分别阐述各分论点,结尾呼应 开头,升华主题。在文章中间分的部分,可以根据不同的素材,采用并列方式、递进方式,对比方式等来组织。
第二并列/清单式结构。
并列/清单式结构相对比较简单。一般先列出文章的主题,分解为几个并列的观点分布在文章的各个部分,每个部分通过讲故事或者讲道理的方式进行叙述,在结尾点明主题加以升华。
第三是递进式结构。
它的内容逐层深入,层层紧扣,具有一定的深度。
第四是SCQA序言式结构。
这种结构是通过情景切入引出主题,不断提问不断回答,自问自答的形式。
以上只是对这四种结构粗浅而简单的概述。想要理解得深入有见地,免不了需在日常的阅读中多加分析,对比和拆解,在每次的写作过程中也勤加揣摩和运用。
相信功夫日久,必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