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脑洞大开,我的操作系统又被激荡了一次,因为李笑来。
这种脑袋被洗劫,三观被颠覆的酸爽,简直来得不要太猛烈一点。
到底是什么呢?
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特别努力的人,因为没有可以依傍的背景,要么努力向上,要么跌落谷底,过着跟我父母那一辈一样的生活,在城市的最底层一辈子都为了生存而挣扎。我不要那样的生活,所以除了咬牙努力,没有其他的选择,很多时候即使是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也要坚持死撑到底。就连跑个800米我都会在跑的过程当中不断地默念:坚持就是胜利!来支撑自己真的跑到终点。
讲真,坚持不见得一定带来胜利,相反,这个过程充满了痛苦的记忆。
因为痛苦,又多半最后都没能坚持下去。比如说减肥、健身、跑步、学英语、学粤语、学吉他、画画、早睡早起……等等等等后面还可以列举很多很多出来,那些努力过又半途而废的事情,收拾收拾都够得上一卡车的废品。我甚至有时候都在怀疑:不是说越努力越幸运吗?为什么我这么努力还是这么不幸?
然后,李笑来老师说:
努力,对我来说是不存在的概念,正如坚持这个概念在我的世界里也不存在一样。
我一向有个看法,若是某件事儿你觉得需要努力、需要坚持才行,那这事儿基本上从一开始就注定做不成了……需要努力、需要坚持,说明你骨子里不愿意做啊!
你骨子里不愿意做的事情,不可能做好的,不可能做成的,不可能的,不信你就试试?再试试?反正你这辈子都放弃那么多回了,再多一次无所谓的。
妈蛋,敢情前面二十多年都用来试错了,还屡试不爽!
当初下定决心要减肥,在健身房办了一张三年卡,结果坚持了半年就不再去了。吃了半年的减脂餐也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和借口最后中断了,瘦下来的甜头还不如当下的快感来得重要。结果就一直肥到了现在。
我以为只要坚持就能做到的事情,一件都没做成。反而是一些没有刻意去坚持的,成为了习惯,还是很好的习惯。比如每天晨起一杯水,治好了我学生时代遗留下来的便秘问题;比如持续阅读,记笔记,看了喜欢的电影或者书籍就写一篇小短评,让我对文字和语言的感知能力,运用能力不断升级。
成功了的人,说啥都是对的。
但是听不听呢?当然要听啊,因为我还没成功啊。
他说他磨练出来的策略是:
无论做什么事情,在开始之前,都要想尽一切办法为这个事情赋予重大的意义,甚至多重重大的意义。
他举了几个自己的例子,比如说如今的他如果用写文章来赚钱是很难让自己有动力做下去的,因为他早就财务自由了,怎么办呢?专栏还是要写啊,于是他就想了一个办法,给这件事赋予一个重大甚至伟大的意义:把写专栏赚到的所有的税后收入全部捐赠给一个鼓励大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奖学金里去。
要知道在得到开专栏,目前按照李笑来老师的订阅量,每写一个字就相当于一百元人民币,写一篇文章下来都可以帮助一百个大学生了,数量实在是惊人……于是,因为这个非凡的意义,老师又跟打了鸡血一样,每天写得特高兴,特兴奋。
你看,对于他这样的人来说,一旦决定做什么事情,是用不着坚持的,用不着努力的,在他们的世界观里,这事儿不是那种苦哈哈的坚持,臭哄哄的努力,这干脆就是停不下来啊!这么有意思是事儿,谁拦着跟谁急!
这个策略是有奇效的,但是前提是这个你赋予的意义是真的可以让你一想起来就兴奋得睡不着觉,在脑海里有清晰画面的具体的事儿。人脑是很神奇的存在,单频想象就能引发例如“幸福”这样的情绪,让正面的意义牵引,可以给自己源源不断的造血。
我很喜欢观察周边相对比较成功的人,当然这个“成功”的定义,不见得是一定要有钱有权有地位,而是在他们自己的领域做到一定成就的人。他们有一个共性就是,极少会把“努力”“坚持”挂在嘴边,他们说得更多的是“好玩”“有趣”“有意思”,就连方案被客户PASS掉,也能当成一种进步,说明淘汰掉了一个错误的想法,值得庆贺。
这也是我在决定重新开始写作之后发现自己变化的地方。
一开始的时候是给自己一个任务去完成,想看看自己到底能不能坚持做好一件事。写着写着我就发现停不下来了,因为生活里有太多我想写的东西,我想用文字留下的瞬间。人、事、物这些经历都是我的宝库,我想在未来我可以悠然自如的躺在躺椅上晒太阳,给孙儿们讲故事的时候,可以翻出这些个旧旧的起毛的纸张,跟他们说,看,这就是你奶奶的故事,我讲给你们听,当年……
想想就觉得这个画面很美丽。
这是我给自己写作的意义,每天不写一点,就觉得一天不圆满。你问我累吗?真没觉得累,反而经常写着写着自己就莫名其妙的嗨起来,哈哈也是神奇!
毅力、坚持、意志力,是时候把这些听起来就很辛苦的概念剔除掉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