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养生,没错,因为我就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啊。
我的愿望是希望像我爷爷那么长寿,老了以后能体面有尊严的自由生活,不说到处旅行,但是不要躺病床。
是的,我是个医生,自己也生过病,除了看到的和自己体验的病痛,一点点我都觉得难忍,还有最大的感受就是生病最容易让人没尊严,很无奈。
所以我一早就开始注意养生,研究怎么吃怎么保健怎么锻炼。
然后还发现其实心理可能比单纯的关注身体更重要,于是好好心灵成长,修身养性。
就在这儿,我遇到一个蛮大的坑。
开始修身养性的人,会刻意追求平和,追求不生气,努力对治自己的情绪。
这没错,可是我修着修着才发现,我太努力压着自己的情绪了,以为就不能生气,遇到什么事儿,就赶紧把情绪压下去,处理事儿就行了,以为越快压下去,表面平静了就说明修的越成功。
其实大错特错。
压下去的才不叫修身养性,看似好像平静了其实是对真正问题的一种回避,掩耳盗铃的表面功夫,对身体才不会好。
才回头去看,佛家的慈悲,也不是一味忍让,而是对不同的境和人有不同的度法。
记得有一位上师的俗家弟子来问,说,如果我遇到小偷来抢我的东西,我是修行人,我是不是就该慈悲忍着?上师说,不,你应该慈悲地敲他的头。
我后来才想通的这个事儿。
我应该在自己端正的心下,可以灵活采用各种方式。
嬉笑怒骂,都是表现形式,没什么对错,听说气伤身,吓得都刻意不要自己生气,这才好笑呢,伤身的不是生气本身,是我们觉得气伤身从而一直担心害怕的这个想法。
不如就该生气的时候就生气,该哭泣的时候就哭泣,没有负担的表达,表达出来后就不用纠结和执着在此。
情绪就是来来去去的,它其实就是我们遇事后心境的指示剂,本不是实体。就想天空的云朵飘来又飘走,有什么好困扰。
就让它来来去去,自由地穿过我们,保持敞开的心。
想明白这一点,整个人都轻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