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呼喊》《兄弟》《现实一种》《第七天》等。
余华以细腻且残酷的笔触描绘了人物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环境下所经历的种种苦难,从而刻画人性的复杂。他的作品常常将历史事件与人物命运紧密结合,对历史进行深刻的反思,揭示了世界的荒诞性。
余华在进行小说创作时不断从音乐作品中汲取营养,用音乐语言特点来丰富自己的小说创作,从而使自己的小说语言充满了音乐节奏与韵律,句子韵味十足、朗朗上口,这与余华的音乐素养、音乐爱好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原文摘录:
我独自坐在池塘旁,在过去的时间里风尘仆仆。
——《在细雨中呼喊》
死亡不是失去生命,而是走出了时间。
——《在细雨中呼喊》
直到很久以后,我才感到她其实并不可怕,她只是沉浸在我当时年龄还无法理解的自我与孤独之中,她站在生与死的界线上,同时被两者抛弃。
——《在细雨中呼喊》
我曾经赋予自己左右过去的特权,我的写作就像是不断地拿起电话,然后不断地拨出一个个没有顺序的日期,去倾听电话另一端往事的发言。
——《在细雨中呼喊》
事实上我过去和现在,都不是那种愿为信念去死的人,我是那样崇拜生命在我体内流淌的声音。除了生命本身,我再也找不出活下去的另外理由了。
——《在细雨中呼喊》
当人们无法选择自己的未来时,就会珍惜自己选择过去的权利。回忆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可以重新选择,可以将那些毫无关联的往事重新组合起来,从而获得了全新的过去。
——《在细雨中呼喊》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活着》
这里所说的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美好,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和恶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活着》
作为一个词语,“ 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活着》
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
——《活着》
人的体验和欲望还有想象和理解,会取消所有不同的界限,会让一个人从他人的经历里感受到自己的命运,就像是在不同的镜子里看到的都是自己的形象。
——《活着》
在文学的叙述里,没有什么比时间更具有说服力了,因为时间无需通知我们就可以改变一切。
——《活着》
《活着》还讲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就像中国的一句成语:千钧一发。让一根头发去承受三万斤的重压,它没有断。
——《活着》
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么福分了。
——《活着》
我一直觉得中华民族是一个奇妙的民族。几千年来这个民族所经历的苦难足以令数个民族都灭绝得干干净净,然而我们活下来了,而且一代又一代繁衍得非常好。我一直在想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力量让我们活下来,现在我知道,是家庭。
——《兄弟》
我想无论是写作还是人生,正确的出发都是走进窄门。不要被宽阔的大门所迷惑,那里面的路没有多长。
——《兄弟》
命里只有八斗米,走遍天下不满升。
——《兄弟》
这就是人世间,有一个人走向死亡,可是无限眷恋晚霞映照下的生活;另两个人寻欢作乐,可是不知道落日的余晖有多么的美丽。
——《兄弟》
回忆无法还原过去的生活,它只是偶尔提醒我们:过去曾经拥有过什么?而且这样的提醒时常以篡改为荣,不过人们也需要偷梁换柱的回忆来满足内心的虚荣,使过去的人生变得丰富和饱满。
——《现实一种》
回首往事有时就像是翻阅陈旧的日历,昔日曾经出现的欢乐和痛苦的时光成了同样的颜色,在泛黄的纸上字迹都是一样的暗淡,使人难以区分。
——《现实一种》
作家的信仰是没有仪式的,他们的职责不是布道,而是发现,去发现一切可以使语言生辉的事物。
——《现实一种》
每个人都在其一生中遇到很多词汇,有些词汇第一眼见到它的时候就理解了,有些词汇虽然相处了一生,可是仍然没有理解。“人民”就是这样的一个难题。用现在中国流行的经济术语来说,“人民”只是一个壳资源,不同的时代以不同的内容用它借壳上市。
——《十个词汇里的中国》
我对那些伟大作品的每一次阅读,都会被它们带走。我就像是一个胆怯的孩子,小心翼翼地抓住它们的衣角,模仿着它们的步伐,在时间的长河里缓缓走去,那是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它们将我带走,然后又让我独自一人回去。当我回来之后,才知道它们已经永远和我在一起了。
——《十个词汇里的中国》
写作会让一个人拥有两条人生道路,一条是现实的,另一条是虚构的。
——《十个词汇里的中国》
我乘坐的火车驶离车站时,他站在那里看着离去的火车挥手,虽然站台上有很多人在来去,可是我觉得他是孤单一人站在那里。后来他在我的生活里悄然离去之后,我常常会心酸地想起这个夏天早晨站台上的情景,我在他二十一岁的时候突然闯进他的生活,而且完全挤满他的生活,他本来应有的幸福一点也挤不进来了。当他含辛茹苦把我养育成人,我却不知不觉把他抛弃在站台上。
——《第七天》
我在情感上的愚钝就像是门窗紧闭的屋子,虽然爱情的脚步在屋前走过去又走过来,我也听到了,可是我觉得那是路过的脚步,那是走向别人的脚步。直到有一天,这个脚步停留在这里,然后门铃响了。
——《第七天》
他们说的话,我连标点符号都不信。
——《第七天》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但是在写作和回忆里,不仅可以无限次重复生命,还可以选择生存的方式。因此,阅读和回忆无异于重活一次,可以填补生命的遗憾。
——《许三观卖血记》
屌毛出的比眉毛晚,长得倒比眉毛长。
——《许三观卖血记》
他的泪水在他脸上纵横交错地流,就像雨水打在窗玻璃上,就像裂缝爬上快要破碎的碗,就像蓬勃生长出去的树枝,就像渠水流进了田地,就像街道布满了城镇,泪水在他脸上织成了一张网。
——《许三观卖血记》
音乐一下子就让我感受到了爱的力量,像炽热的阳光和凉爽的月光,或者像暴风雨似的来到了我的内心,我再一次发现人的内心其实总是敞开着的,如同敞开的土地,愿意接受阳光和月光的照耀,愿意接受风雪的降临,接受一切所能抵达的事物,让它们都渗透进来,而且消化它们。
——《音乐影响了我的写作》
一个人真实地了解了自己,也就会真实地了解世界。
——《音乐影响了我的写作》
人只有进入广阔的精神领域才能真正体会世界的无边无际。
——《虚伪的作品》
不确定的叙述语言,和确定的大众语言之间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前者强调对世界的感知,而后者则是判断。 大众语言向我们提供了一个无数次被重复的世界。因此我寻找新语言的企图,是为了向朋友和读者展示一个不曾被重复的世界。
——《虚伪的作品》
生活是那么的强大,它时常在悲伤里剪辑出欢乐来。
——《我只知道人是什么》
无论你和谁交往,几乎没有人会喜欢一个懦弱的人。你若表现的胆怯、卑微、谄媚,那么你将会遭受到来自这个世界上最深的恶意。而当你凶狠的对待这个世界时,你会发现这个世界突然温文尔雅了。
——《我胆小如鼠》
这个世界到处都是恐怖分子,有些是拿着炸弹的,有些是拿着意识形态的。
——《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
对于一生相伴的男女来说,相依为命才是真正的爱情。
——《没有一条道路是重复的》
写作就是一种自我塑造的力量,但重要的是,写作是敞开自身的方式,是把自己交托给时间和命运的方式,随波逐流,欣喜和黯淡并存,自己和自己斗争,写作把作家自身,虚构的世界和现实连为一体。
——《我能否相信自己》
外面的世界是通过内在世界的发现才能真正进入的。
——《十八岁出门远行》
你若想一日不得安宁,你就请客,若想一年不得安宁,那就盖屋,若要是一辈子不想安宁,那就娶妻生子。
——《战栗》
任何知识说穿了都只是强调,只是某一立场和某一角度的强调。事物总是存在两个以上的说法,不同的说法都标榜自己掌握了世界真实。
——《河边的错误》
没有一种生活是可惜的,也没有一种生活是不值得的,所有的生活都充满了财富,只不过看你开采还是没有开采。
——《没有一种生活是可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