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年前的今天,七七事变改变了全中国人的命运。
这一天在济宁历史上还是平凡的一天,半年后悲剧降临到这座城,曾经固若金汤的城墙被枪炮轰出三个缺口。从此以后,老城墙逐渐在这块土地上消失。
83年前的济宁,那一场灾难刻骨铭心……
1986年10月13日,济宁文史学者孙伯台先生采访白凤祥老人,听老人口述1938年1月济宁城被日军攻破时的见闻。
我叫白凤祥,字鸣岐,济宁人,家住北关桥南街9号,汉族,今年(1986年)85岁,现在北门口看自来水井。
1937年“七七”事变后,我刚从西门里搬到郭家花园后街的胡同路东,离西北角城墙很近。
1938年1月4日,日军占领了兖州,当天就从兖州来到济宁。济宁的城墙高大,四个门都有很大的瓮城,城门洞子都用麻袋和砖石堵上了。
△济宁城墙位置示意图
在这之前,韩复渠为了自保,放弃保卫济南,把部队主力撤到了成武、曹县、单县,济宁只剩下第三路军29师(师长曹福林)87旅(旅长荣光兴)的两个连驻守。
日军没有贸然攻城,派了3架飞机来回巡查,确定把西北城角当成突破口。他们把二三十门大炮设在冯庄、赵庄、三义庙、董孟庄(今天济安桥路、洸河路交汇处西北角)一带,集中火力轰了三天三夜,城墙里外火光冲天,硝烟弥漫。
最后,西北角靠西的城墙被轰塌了三个大口子,大块碎砖和泥块从上边缺口掉下来,堆成了几个大斜坡。
我们院子里没炸的炮弹17个,北屋山脊上还有1个,东屋有个插进墙去一半,旁边邻居西屋六间全炸塌了。西北城海子里的炮弹一个挨一个,不知道有多少。
1938年1月10日(腊月初九)下午,我在街上打听消息,看见城墙洞子里、北门桥下很多士兵抱着枪睡着了,其实都叫炮弹震死了。剩余的守军往南撤,机枪声越来越少了。
△日军过护城河
下午三点多,日本兵开始进城。当时护城河里水很浅,他们垫上些土块和砖石就过了河,在城墙下站好队,摆出胜利姿势,由随军记者拍照发往日本,宣称济宁城已经沦陷。
△日本媒体报道济宁沦陷
三个缺口中,南边的一个最大(在今天红星路、环城西路交叉路口附近),他们就从这里顺着梯子爬了上去。
△日军从西北角的城墙缺口进入济宁
我看见一个排长在龙门口坑涯撤退,日本兵在后面追;他一看难以脱身,就用枪自杀殉国了。
日军虽是占领了西北城角,当天却没敢贸然进城。我赶快又钻进芋头井子里,里面挤了七八个人,又怕又饿。
第二天早上,我从芋头井子爬出来,见洞口还有一颗没炸的炮弹,倒吸了口凉气,炮弹这么稠从来没见过。
我去土地庙后面打水做饭,城墙上的日本兵没吱声,汉奸却对着我端起了枪。我一想自己不是兵,应该不要紧,这时不能躲,更不能跑。他看我真去打水,就没有打我。我当时出了一身汗,庆幸自己捡回一条命。
△日军占领曲阜后在孔庙赑屃石像上留影
这时城墙上下来一班日本兵,他们没有理我。他们一路走一路杀,把理发的种六给炸死了。
当天下午,斗鸡场天主教堂门前,日本鬼子用刺刀穿死了三十多人。为了躲轰炸,居民在城墙内侧挖了很多防空洞子,里面都是一家一家的。日本军队对着洞口用机枪扫射,被打死的人不知得有多少。
△日军占领邹城后在孟庙合影
城隍庙街有个人叫吴敬亭,大汉奸刘本功是他的仁兄弟。他到处叫喊让出来欢迎日军。出去的人被日军押着开路,走到斗鸡场,大都被用刺刀穿死了。
我和家人藏在芋头井子里,躲过了一死。几十年过去了,想起来还是很害怕。
△1945年重庆抗战胜利群众游行
△陈坚油画《公元1945年9月9日9时·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