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肖老石
00前途无量
因为真名叫“兰江”,所以村里人都管他叫“江公”。江公已经不是村里人了,自从50年前他放下挑粪的扁担时,他就不是村里人了。很多人把他忘了,也许是当年村里人对他期望太高,挑粪郎变大学生,十里八乡,前途无量。村里人期望他当大官,期望他拨个款,修个路,搭个桥,最不济也可以把泥巴路上铺些咯脚丫的小石子,装装门面,村里人一边期盼一边遗忘,大家在插秧割稻子的忙碌中淡忘了江公。
01遇见江公
上大学时,我就莫名其妙的见到了江公。想到了姜太公钓鱼。那时我在学校的本部上学,吃住在本部,和江公在一所大学,他在学校的北区教书,我终于见到了这个在大人嘴中的神人。江公和村里的荣公还是很像的,毕竟他们是亲兄弟,第一次去江公家,是老爸领着我去的,新生报到之后,老爸就特意领我去拜访了这位家里人。江公异常地热情,比我自己的亲爷爷对我们还好,或许这是这么多年来他一直想回报家乡的偶遇吧。
02可爱的江婆
江公有个江婆喜欢闭目养神,初次见面时,她已经退休在家,一位年轻时教语文现在喜欢闭目养神的奶奶。每周末江公都会打电话叫我到家里吃饭,初到外地求学,很受用这种家乡的语言,家乡的味道,每次接到电话我都会马不停蹄地赶去。江婆每次都坐在沙发上闭目养神,偶尔她也和我说话,说小儿子很厉害,首都经贸大学毕业,修双学位,告诉我也要修双学位,要好好读书。江公照例准备饭食,蒸鱼,米粉蒸肉,蒸藕,蒸饭,教工可以免费在学校食堂蒸东西,有时江公去蒸饭我就跟在后面,碰到在锻炼的老师江公就热情的打招呼并十分官方地介绍我,“这是我的孙女,在外语系,请多照顾!”江公就这样出现在我的大学生活中。
后来放假回家,奶奶问我一些关于江婆的事情,我就原话转述了,奶奶说,江婆对你真好,以前荣公家孩子去了,江婆基本都不怎么说话。也许江婆就是一个不爱说话的人,或许江婆一直在闭目养神想着她的儿子。
03江公的书房——我睡觉的地方
我就住在书房——家里另外一间唯一的卧室,也是他们儿子的房间,房间有书架,但不是我心中的样子,不是那种琳琅满目,也不是那种精装简装,书架的下半部分都放着摆开的证书,看得出基本都是他们儿子的,上面只有几排书,而且都是清一色的《微积分》或《高等数学》,对这些书我是敬而远之的,因为我看不懂,不敢看。不过现在我倒是很后悔,那时没看。书架前面有个桌子,桌子上有一些作业本,我有时会好奇地翻一翻,是微积分的作业本,江公判得很仔细,我看得云山雾绕,现在蛮后悔,MBA工商管理就要学微积分,那时候放个微积分专家在自己身边,自己却没有兴趣。
04插曲
大二时候,我才知道江公已经是返聘的第N年了。他要到大儿子的城市去帮助他照顾孩子,所以要离开我的大学,也是江公的大学。
05门球场
江公有时候会领着我去北区的门球场,姑且就叫门球场,几个老人在打几个铁球,说是门球,村里来的我,第一次听说。江公不打门球只看别人打,他看着,我就站着,看到高兴时他就说,他退休那天找校长签字,校长签完,站起来毕恭毕敬把签完字的单子递给他,给他鞠了一躬,他心里很开心也很受用。我也脑补了这个画面,那时的我,看天空一片空白,脑子里也是一片空白。
06和江公出去吃饭
有次江公的学生回校看他,请他吃饭,组了个饭局,江公穿得很正式,在我眼里这才是一个教授应该的样子,可能我已经习惯了蒸饭的爷爷。齐整的白衬衫,洗得有点发白的西装裤,我知道这身衣服都是他自己洗的。当了局长的学生第一句话就是,“让我的班主任江老师先点菜”。江公翻了一遍菜单竟点了一个让我大跌眼镜的菜——“蒸水蛋”,我孙女,小孩子吃蒸蛋好,那年我19岁,正是在爱吃肉的年纪,也不太爱吃清淡的蒸蛋。一桌子人在回忆他们上学时的调皮捣蛋,只有我认真地吃着江公特意为我点的蒸蛋。那份蒸蛋真的不错啊,起码别人吃饭是为了说话,我就是纯粹的吃饭。
07未完待续
手机里一直有江公的手机号,不过现在发短信,会被拒收,不知道怎么回事。有次回家,奶奶偶然说起,油坊下有一块地是江公种的芝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