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长智慧的过程,是缓慢和痛苦的。很少有人情愿放弃熟悉的观点,哪怕这观点是错误的。拒绝改变或者成长,才是大多数人的常态。看起来,他们宁愿去死,也不愿放弃自己的信仰体系,尽管正是后者限制他们的思维,使其处于意识的低级水平。
提升意识水平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一种心甘情愿的态度。尽管就像人类境况有无数方面一样,改变的动机也为数众多,在面对难题和矛盾的时候,它们总是自发产生的。在某些领域中,刻意创造这样一种僵局是一种常用的策略,比如禅,就是一种提升认识水平的技巧。
在我们的意识刻度尺上,有两个关键性的支点,在这两个支点上有大幅度提升的空间。第一个是200,能力开始提升的初始能级。在这一级,“情愿”开始出现,谴责也停止了,开始为自己的行为、感觉和信念负责。一旦原因和责任都被置于脑后,一个人只能滞留在无力的受害者的状态。第二个是500,它接受了仁爱与客观的宽恕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将无条件的善意投向任何人、任何事,没有任何分别
我们的意识水平决定了我们所看到的,对于我们所面对的世界,我们只是被动的观察者。
我们如何面对这个世界,取决于我们做出的反应。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看到了什么事情,都是由我们的意识所决定的。有趣的是,一个人所处的意识层级越低,他就越难以与人进行眼神交流。处于最低级意识层面的人,根本就没有视觉接触。相反,随着我们意识层级的攀升,长久地深深地凝视就成为了一种特性。
能量和意识从来都是携手并进的。
那我们的意识是怎样工作的呢?它的结构是怎么样的?每个人的主观视角都是独一无二的,这已经被常见的观察所证实。我们都熟悉法学院里模拟审判的例子,不同的目击证人对同一事件各执一词,众说纷纭。意识的工作机制,就像在电影院里看电影一样,真正的放映机是我们的意识本身。在胶片感光剂上面的形式是吸子能量模式,幕布上活动的人物,就是我们感觉得到并称之为“现实”的世界。我们可以说电影上的构型就是头脑中的ABC吸子场,幕布上活动的画面则是我们观察到的A→B→C这一现象的世界。
这一图示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因果关系的本质提供了一点借鉴,因果关系是发生在电影中,而不是发生在银幕上的。因为世界通常将其所作的努力,都以A→B→C的方式投射在生活的幕布上,这些努力均告无效,且代价高昂。因果关系来自于不同等级的吸子能量模式,ABC等形态都印在脑海这一胶片中,通过意识显示出来。
意识的本质,其思维、知觉、感觉和记忆模式,都是其长期所处能量层级的吸子能量场的结果。最好记住,这一占主导地位的吸子场是我们自觉自愿做出的选择。这并非是别人强加于我们的,而是个人自己选择的信仰和目标的结果。
客观上,由此可以看出,思想实际上属于意识世界。个体心理只不过是将其在新的排列组合中加工一下。那些真正独到的思想,只是在天才中闪现,并且始终如一地由其创造者发现或者提出,而不是被其臆造出来的。可能存在这样的情形,即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正如没有两片雪花是相同的。然而,我们仍然只是雪花而已。
要想取得意识的巨大飞跃,首先要做的就是放弃“我知道”这一错觉。光无法照射进一个封闭的箱子中去。
意识最主要的缺陷在于其无知。意识容易上当受骗,它相信它所见所闻的一切事情。意识就像硬件,可以播放任何放入其中的软件。我们的意识从来都是天真烂漫的,它始终如一、天真朴实、相信别人,就像一个易受影响的孩子。
多年以来,我们已注意到,仅仅是通过观察心灵,往往就能够提升一个人的意识水平。处于观照之下的心灵,会变得更加谦逊,并不再声称自己是“无所不知”,一种意识水平的进步就产生了。谦虚使得人能敢于自嘲,也逐渐不再受心灵的奴役,而转而成为其主人。
一旦认为我们“就是”我们的心灵,我们开始看到我们“拥有”心灵,正是心灵拥有思想、信仰、感情和观念。最终,我们将会彻悟,我们所有的思想都不过是从伟大的意识数据库中借来的,从来就不属于我们自己。
现行的思想体系被接受、理解、认可,并且在适当的时候会被那些新的流行观点所取代。如果我们不再看重那些转瞬即逝的观念,它们就无法再凌驾于我们之上,我们也就逐渐能够体验到形式和心灵上更多的自由。这反过来又成长为一个新的快乐之源。确切地说,一旦超越了意识的层级,存在本身的乐趣就得到了充分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