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呆:今天从我和提问者这两个角度谈谈关于学习和工作这个问题,希望能帮到你。
-01-
这周本来准备了好多东西要写,临近下笔的时候,又停下了。
还是一样,每天都会有很多人问我各种专业性的问题,有基础的,也有深入的。可是今晚我突然觉得,写或回答这么多专业性的东西真的有用么...为什么不写点自己喜欢的,有趣的东西呢...
每一个坐了过山车下来的人都告诉我,很刺激。所以每一次我都满怀期待的想用心感受那种刺激,可无论几次,我依然还是寻求不到一点点快乐。有时候我在想,那些你努力尝试很多次,却依然做不到,也不快乐的事情,需要坚持吗?
-02-
第一段话,我其实从两个角度去切入了本期的话题,一个是对于我,另一个是对于提问者的。
最近思考了很多,然后顺便对自己进行了“复盘”。结合自己的情况以及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情,我发现人与人之间,是存在根本区别的。
有的人觉得成功是有捷径的,所以每天都会有“伸手党”在理所当然的索要文件。也有人知道成功是需要付出一些努力的,因此每当他们遇到问题都会通过正确的方式寻找答案。
-03-
很多人都说自己平时工作挺忙的,但是总觉得在工作中学不到东西,业余时间又不知道做些什么来提高自己。其实这里存在认知误区。
工作忙才能学到东西,不忙反而学不到什么。
正例:
就目前来说,我可以很简单很轻松的就把工作的事情做完,但是为了它是一个好的成品,所以我花了更多时间和精力在上面(工期范围内),尽量把它做好,这样自己就变的忙了,同时还能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不少东西。
这样的人说自己业余时间不知道做些什么来提高自己,我是不信的。
反例:
平时上班做事比较随性,不拿高规格来约束自己,拿到需求后很“认真”的画了个稿。下了班想学习进步提高自己,认为在公司里学不到东西。
在你看来很认真的完成的稿子,对于那些对自己要求很高的人看来也许就是一个残品罢了。
这就是我前面说的,人与人之间的差别。
-04-
之所以在开篇留下伏笔,是想跟大家产生一个共鸣。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认为有些东西没有坚持的理由。
“呆总,坚持了一个月,每天练习一个界面,但还是感觉自己水平没有长进,是不是方法错了。”
“大神在么,想问你平时工作都内容都是什么,因为自己虽然也做交互,但是每天都只是画画原型,希望能了解更多东西。”
“呆呆,我最近需要鸡汤,能来一碗么?感觉自己受点刺激才会有动力。”
……
这只是我收到的许多信息中的几条,但却是很多人内心真实的感受。
坚持一个月,没有成效,那不是很正常么?
每天只是画画原型?如果在画原型的过程中,你没有通过各种方式去学习什么交互方式好的话,如何了解更多东西呢?
如果你需要鸡汤才能成长,那...还是呆在原地吧...
就像我说的,短时间的努力是见不到成效的。努力不仅仅是日复一日的坚持练习,而是练习坚持。当你把坚持变为习惯,而习惯成了自然的时候,你就知道,原来做完一件事情,是如此简单,而做好一件事情,才是你之后真正需要学习的。
小结
今天就是跟大家扯皮,灵感的来源是前阵子跟一个前辈聊天,他说到的一段话:
“你们年轻人现在真是舒服,有了互联网做什么都方便,我们九几年那会刚毕业出来做程序员,敲代码都是要自己验证,不像你们现在一个软件自动去识别对错。遇到问题还可以在微信、QQ、贴吧这些渠道问人。我们那时候全是自己翻书,能跟那些有资源的人借到一本书都能高兴几天。但是也因为现在这样的情况,导致你们很多人更倾向于开始去依赖别人,也因此越来越懒,没有真正解决问题的能力。”
听到这段话,我的感触还是挺大的。
我每天看书、写文不是因为它能让我快乐,而是因为我知道它们能让我成长,这也是为什么我开头会写“过山车”那段话的原因。
不为别的,只是想告诉大家,这就是生活。
END.
我是呆呆。交互设计师一枚,喜欢看书和写作。如果你读完我的文章有一丢丢收获,那就试试打赏、关注和点赞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