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这个社会的一个基本构成单位,而每个人每天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切换着不同的身份,在家庭中的角色却是永远不会更变的。我们为什么要强调角色这个词语呢?大多数家庭中父亲的职责好像就是在外打拼挣钱,母亲在家带孩子、照顾老人,孩子则负责学习即可。而大家无可厚非的默认了这种家庭模式。久而久之,问题也就浮现出来。
在子女教育问题上,近半的家庭父亲是缺位的,他们自认为自己工作忙,没有时间和孩子交流生活和学习上的事情。所以,很多孩子在情感、陪伴、交流上能到场的场合并不多,而这恰恰是孩子在家庭形成缺憾性格的一大部分原因。
自然而然,在教育问题上,母亲由于和父亲缺少沟通,进而很容易产生焦虑、无助甚至说迷茫的状态,不知如何正确的教育孩子。母亲把对父亲的依赖会在不知觉的情况下转化给孩子,为了寻找存在感,过度的担心、过度的情感寄托将孩子搞的天昏地暗。
在这场无形的亲情之战,最无辜的还是孩子。没有父亲的关爱、却换来了母亲窒息般的关爱。所以,“妈宝男”“妈宝女”的出现也不足为奇。孩子成为家庭无辜的牺牲品,不止是以上所说的那样,当母亲向孩子施压过度,物极必反的情况就会发生。孩子叛逆、自制力差、以自我为中心、甚至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都不足为奇了。但这些都不是母亲的初衷。
怎样做才能让中国家庭的现状有所好转呢?我们先不要着急去责怪家庭中的成员,“一个巴掌拍不响”。是时候回归理智,冷静思考家庭教育的何去何从了。
只有父亲回归家庭,不再逃避家庭中应该负的责任,多陪陪家人、尤其是孩子,我想所能换来的价值要远远大于你在工作上能收获的。母亲也要学着慢慢改善自己的脾气,将自己的焦虑转化为动力,不要把自己全部的精力全都放在孩子身上,你不累、孩子累。父母之间的关系当然也能被孩子看进眼里,和谐、融洽的夫妻氛围也是建立健康的亲子关系的基础。孩子如果你已经懂事了,希望你能理解父母的不易,你的父母拼尽所有给你最好的条件,为你遮风挡雨,这样的人今生没有其他人可以做到,自己要懂事一点、再懂事一点。
父母做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整个家庭的和谐。父母和孩子们,大家都是第一次做,没有什么经验,希望你们各自可以多多关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