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礼仪之邦,自然少不了送礼。送礼给别人,可以表示自己的诚意,也可以用于求人办事。虽然我现在很少送礼,但是送礼有这么多学问,我不得不学习一下。于是,我打算在网上找一些关于送礼的原则、注意事项等,概括,总结出来。说不定以后可以用到。
1、送礼应考虑对方自尊
当我们给家庭困难的朋友送钱或物时。他们可能因为自尊心不肯接受济助。这时候我们应该让对方觉得,我们不是因为他们的处境才进行施舍。我们可以说,这些东西我们暂时用不到,先借给你们用,等你们以后有钱了再还也可以。
但对于那些自尊心很强的人,这个方法则不适用,否则只会弄巧成拙,让他以为你瞧不起他,认为自己还不到需要别人帮助的地步。这时我们能做的,就是说一些鼓励他的话,同时暗示他,有困难随时可以来找我们,因为我们是朋友。
2、送礼要投其所好
在准备送礼物给对方时要先了解对方的喜好,避免送了对方不喜欢的礼物。礼物送得准,才能达到送礼的目的。
3、送礼要选择适当的场合和时机
送礼应私下里进行,当对方正在忙或者有客人在时,不宜送礼。因为送礼一般是为了求人办事,无论是公事还是私事都会涉及双方的一些个人问题,有时候还会让收礼者蒙受受贿的嫌疑。
送礼最好的时间应该是早上对方未上班之前,或者休息日对方刚起床以后不久。这个时候带礼物上门,既无外人打扰,又能找到关键的人,便于直接交流沟通。
4、送礼要送人所急需之物
送礼的方式有很多种,有时候,送对方急需的礼物,为对方解决当前的困难,比送其他礼物更为珍贵。如在荒山野岭你遇到一个很饿的人,你送他钱,不如给他送一些食物和水。又如,你帮忙对方解决了一个困扰对方许久的难题,这比送钱送物还要珍贵。
5、送礼要分清轻重,权衡利益
一般社交场合,礼品要要以小、少、轻为宜。少,就是不求数量多,要求少而精。小,指体积不宜太大,小巧玲珑,易送易存。轻,指价格适中。总的原则是充分地重视礼品的精神价值和纪念意义。
所送的礼物要和送礼者的经济力相一致。如果经济条件差的人,给对方送比较贵重的礼品,让对方受之不安;而经济条件比较好的人,送比较廉价的礼品,会让收礼者觉得送礼者小气,或者看不起他。
总之送礼时一定要分清轻重,权衡利益后再送出去。否则,很有可能于事无补。
6、送礼时要尊重对方的传统习俗
送礼时要先了解,对方的传统习俗,避免尴尬和麻烦。如上海话里“苹果”和“病故”发音相似,所以病人如果是上海人,则不宜送苹果。同样是谐音的还有“钟”和“终”,让人觉得不吉利,送礼时要注意。
不能给意大利人送菊花,不能给日本送荷花。这两种花在分别被在当地人当做丧花(与死人有关)。
在印度,牛是的圣物,不能送对方牛肉或者有关物品;在阿拉伯,初次见面不送礼,否则会被视为行贿。用旧物品和酒不能送人,特别是不能送礼物给有商务来往的客户的妻子;在德国,玫瑰是专门送给情人的,绝对不可以送给其他人;在拉丁美洲国家,不能送刀剪,否则会被认为友情的完结。手帕也不能送,因为它是和眼泪相联系的;在美国,送礼不能用黑色纸包装,因为黑色在美国人心中是不吉利的颜色;在日本,不能送与“4”和“9”相关的礼品,因为日语里“4”和“死”谐音,“9”和“苦”谐音。到普通百姓家做客,送菊花只能有15片花瓣,不能送16瓣的菊花,因为这是皇家的礼仪,普通日本人无权使用。
总之,送礼时要考虑周全,以免节外生枝,造成不必要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