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节”可谓中华民族第一大节,最早可追溯到尧舜时期,距今已传承4000余年,且逐渐被全世界所认同,正在成为“普天同庆”的节日。王安石在《元日》中写到: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充分的描绘了宋朝时期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过年景象,而现在的春节从政府到农村也都是张灯结彩,热闹非凡。
记得小时候,一进入冬月就开始数着日子盼过年。到了腊月就得计划着催父母给自己“置办”年货,对于农村的孩子,一套新衣服、一双新鞋子就算是标配了,如果能有十来串炮仗、十来盒擦炮、几根一米五长的烟花、再配上一把玩具枪,那就是顶配了。要知道,当年咱兜里的炮仗数量和种类绝对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能够和你共享他的炮仗的更称得上是老铁了,一串一百响的炮仗一次就放了的应该就是土豪了(我们都是解散了一个一个的来放的)。
当然,除了准备充足的“弹药”外,还有很多仪式性的东西也得提前准备。“薰老鹰窝”应该是年三十早上最重要的仪式了,为了能在当天早上将火烧得足够大,烟足够浓,往往会提前半个月就开始准备大量的干柴湿草,在我们村里公认最好的应该就是“酸波草”了,因为它水分比较重,在燃烧过程中能产生大量的烟雾。说到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薰老鹰窝”是个什么习俗:据说只要在年三十的早上烧起大大的火,冒出浓浓的烟,来年的年猪就会长得足够的大,地里的庄稼也会有好收成。
为了能在来年有一两头肥肥的年猪,地里能有好收成,我们往往在二十九晚上就很睡不着,在凌晨五六点就起床洗漱完毕,换上新衣服,带上“弹药”,来到事先准备好的场地,开始点火制造浓烟。随着一阵阵炮仗的鸣响,整个村庄各家的房前屋后都陆续的冒起了浓烟,等天一蒙亮就开始讨论哪家起最早,哪家烟最浓,哪家炮最响……
等火灭烟散后,就把兜里装满各种炮仗满村子跑,去给小伙伴们展示自己的“财富”,然后将炮仗丢在空中、水中、泥土中、瓶子中……变着花样的放着炮仗,尽情的展示自己的创意。
过年除了穿新衣服,玩炮仗外当然更少不了好吃的。年三十的早上一般都会吃汤圆,而自己做的汤圆也是有讲究的:首先是汤圆粉,用自己家种的糯米或者糯玉米磨制而成,糯香又筋道。然后最讲究的就是汤圆馅了,用正宗的红糖,加上炒花生、炒酥麻、少许猪油(还有的要加猪油渣)慢慢舂制而成,然后再揉成小圆球状,香甜可口,入口即化。也有在汤圆里包硬币的,据说谁吃到的话来年就会有好运,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在汤圆里吃出硬币来。
还有一道必备菜就是“炸酥肉”,一般会在二十九的晚上就要将酥肉炸好。酥肉是用洋芋粉加上很多的土鸡蛋(不能加水,直接用鸡蛋将粉给融化),再将鲜瘦肉或者腊猪腿肉切成块,加上葱、姜、蒜、盐、花椒面等调味品(口味因人而异)后充分搅拌,最后下油锅里炸至金黄色即可。以前一年炸不了几次酥肉,而过年这一次会炸很多,一般能吃到元宵节。
说完“炸酥肉”就得说说另外一道硬菜“罕膀”了,这道菜选用新鲜的带皮猪肉,洗干净后砍成十来寸见方的大肉块,然后抹上蜂蜜或者熬制过的红糖水,再放到油里炸至金黄色,然后在放到大锅里,加入红豆、香辣酱、葱姜蒜(干大蒜和蒜苗)、花椒、盐和适量的水再小火慢炖上两三小时,出锅时配上一碗香辣蘸水浇下去就可以上桌了。这道菜能将各种调料的香味充分的吸收到肉里,油而不腻,入口即化,满口留香。(本人非厨师,文中描述的菜的做法不可当成教材使用)
在年夜饭开席前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仪式要举行,那就是祭祀诸神(有坛神菩萨、土地菩萨、灶神、门神、圈神“管六畜”)和历代祖先。祭祀完各路菩萨和神仙后就开始祭祀祖先,祭祖同时还得“喊饭”,也就是将年夜饭的各种菜蔬都弄一点,摆上碗筷,用六个碗盛上一小点饭,上八位放两杯酒,这就算是请祖先们吃饭了。然后再点上三支香、一对蜡、烧一大堆阴票后就算祭祖完毕,再放一大串火炮后就可以开始吃年夜饭了。
年初一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这一天一早就起来等着长辈们发红包,小时候家里普遍都穷,记得从分、角、元到后面的几十元上百元,红包的多少也算是见证了国家经济的发展吧。每年的红包都会小心翼翼的存起来,都希望能存够买高大上的玩具。当然也有父母代为保管,然后就渣也不剩的。
初一还有一个重要的仪式就是祭坟,一家老小带上祭品、香蜡钱纸、火炮若干,逐一拜祭已故亲人的坟墓,拜坟的队伍越大就说明这个家族越人丁兴旺。拜坟过程也有很多讲究和忌讳,也就不一一赘述了。
初二、三就是去外公外婆家的时间,特别是新婚夫妇,得提前准备好猪前腿(腿要砍成圆形)以及烟酒、糖果、饼干之类的,再列出要送的人员清单,每家一份。当然这些都不是白送的,凡是收到了礼品的也都得发红包给小孩,小孩子最高兴了,每天吃好喝好,还有红包拿。到了初四、五,大人就基本开始忙农活了,而小孩子的各种炮仗也放的差不多了,过年的劲头也就算过去了。
随着年龄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新衣服和好吃好喝的都变得唾手可得,而对炮仗也失去了兴趣,一系列口口相传的仪式也慢慢的被抛弃了,过年就变成了一大家人吃吃饭,大人打打牌,小孩看电视,青少年玩手机,费心费力弄一大桌子饭菜却要吃两三天。
每年的春节都会如期而至,但年味确是越来越淡,胆固醇越吃越高,体重越来越重。原本以为不用上班,可以好好休息七天,却每天都被孩子缠得疲惫不堪。
我们对过年没激情,也许是因为父母和孩子都在身边,没有体验过难得的相聚与离别,感受不到春节团圆的意义,也就不知道春节的珍贵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