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中国大历史一书,仿佛找回了大学时期翻看毕业论文的感觉,该书以朝代更迭为章节顺序,每章进行小标题拆分,佐以历史事件,证明土地政策对于朝代的影响。有系统历史根底的同学看后,应该在认同之余,再去找与该书有关的书籍,站在其他立场,进行综合判别。而无历史根底的同学,则可先对书中的土地政策名词进行释义之后,再来阅读。
作者有在报社工作的经历,文字功底之深厚,故事编排之顺畅无需质疑。在阅读过程中,各种写作手法驾轻就熟,行文结构流畅,哪怕抽一章出来,都足以作为作文范文,供读者进行模仿,学习。
除却过硬的文字功底外,作者的著书理念也颇值得称道——宏观压缩。使人有整体把握之后,再细细分辨。且作者认为,读书应该古为今用,以观自身。因此,我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不断地向自己发问:为什么要读这本书?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的观念对我有何参照作用?倘若这个政策被另一项政策所取代,又会发生什么?这样一本书读下来,进益颇深。
这本书令我稍有不满的地方在于,虎头蛇尾,后劲不足。每一章写下与土地政策相关的事件和政策后,总是穿插一些与之无关的杂笔,令人思绪中断。或许是因为篇幅有限不能细说,这个问题到了后面愈演愈烈,令人仿佛如鲠在喉,不得酣畅。与他相类似的枪炮钢铁与细菌,人类简史,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分别立足于科级,作物,政治。全书读下来却并无此感,目标明确,脉络清晰。
因此,中国大历史一书虽于我有益,但作为历史读物,枝叶太多,应谨慎修剪。各位享用时,自行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