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只是一种偶然,万千景象不过都是瞬间的变化。苏轼二十岁那年和弟弟苏辙在父亲苏洵的陪同下赴京城汴梁应举,经过渑池时,曾寄宿在一座寺庙中。老僧奉闲殷勤招待,兄弟俩在寺壁上题了诗。过了五年,苏轼去陕西任地方官,重又路过渑池,他和苏辙为此作诗唱和。苏轼的这首《和子由渑池怀旧》成为诗史上的名作:“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一种很深的感慨首先是触景而生的。不过几年时间,殷勤好客的老和尚已经死了,被埋在了一座塔下。他的笑颜、他的声音好像还在眼前,可眼前只有一堆埋骨的土。寺庙也已经破败,看不到兄弟俩当年题在墙壁上的诗。那些诗句还记得很清晰,可眼前只有颓败的土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