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小嘟,
今天是你去姨妈家的第三天,你今天过得开心吗?我的孩子。
秋天确实是来了,清晨黎明来的晚,晚上夜幕拉得急,白昼缩短了……天气变得分外凉爽舒适,让人感觉很惬意。
早上哥哥醒来的时候照例比较晚,但是如同昨日一样他没有哭哭啼啼,反而满心欢喜,因此我们一早上的心情都很好。
送他到幼儿园门口的时候,校园里的操场上正在播放着“你笑起来真好看……”宠溺欢快的音乐,孩子们分班级排排站,跟着队前领操的老师一起摆动作,是一幅生机勃勃的校园晨操图,令人感到师生们扑鼻而来的盎然生机。
哥哥在妈妈的帮助下,主动背上了书包,边走边同我挥手告别,然后轻快地步入了校园,我看到他立定了一会儿,瞄准了他班级老师的方向,知道她在挨近最后一列队伍的最前排领操,于是他径自从站立在最前排、面向孩子们的老师背后穿过去,走得不紧不慢,从容不迫,一点儿也不犯怯,然后他汇入了中二班的队伍,融进了集体当中,直到我再也看不到他的小脸,我才推着自行车离开校门口。
看到那么爱哭,粘人甚至极其缺乏安全感的哥哥,能如此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并且深得老师们一致的好评,实在是既让我感到欣慰更让我觉得讶异的事情。哥哥的爱学习确实是有某种与生俱来般的浑然天成,即使上学和他的某些幼稚的不独立的生活习惯极为冲突,他依然能凭借着那份对学校的热爱而顺利克服种种心理障碍,显得毫无困难,这让我深觉稀罕。
此外,哥哥对绘本的痴迷也曾经让我暗自庆幸,这是受我耳濡目染熏陶的结果,还是他自己天生自带的呢?有点说不清楚,因为我确实有刻意培养他的阅读习惯,而他自己也正好稳稳地接住了这份用心,所以是“慧心独具”还是“后天养成”还真不是一目了然的事情。
小嘟,比之哥哥,我给你讲绘本的次数真是凤毛麟角。可是当我第一次给你讲《因为一切有你》那本母爱浓浓的绘本时,我说这是熊宝宝,这是熊妈妈,一遍还没讲完,你就会指着熊宝宝说,小宝贝,宝贝啧,实在是让我惊喜万分啊。你对绘本浓厚的兴趣和长久地专注凝视,让我从前对胎教嗤之以鼻的态度不得不心存疑惑。我从未刻意胎教过,也从不确信它的早教作用,可是在我怀你的时候,我确实因为自己对书的嗜好,从社区图书馆借阅了不少书,还因此得到所住社区在2018新年会上的公开表彰。当时,那个表彰领导曾发言称赞,看书是对宝宝最好的胎教,我那时的确不以为然,不过却乐于接受这意外的惊喜,如今似乎在你身上得到些微验证。真是意外又意外之喜。小嘟,你的聪慧和爱学习,和妈妈喜欢看书有无关系?等你长大后,我愿意听听你的想法。
妈妈今天的工作挺繁忙,可是到了下午临下班的时间,仍然有点空闲可以听同事们唠嗑。
我听到一个同事悄悄地提到同办公室的台湾姐姐(台湾人,她很少在座位上),说她是素食主义者。可是她并不真知道什么是素食者,只知道素食就是不吃肉。她对这样的饮食结构感到非常吃惊,并且无法想象。对于无肉不欢的她来说,不吃肉就仿佛全然舍弃了口欲之快,这实在让人觉得沮丧,觉得生无可恋。可是台湾姐姐为什么要选择素食呢?这无异于自我折磨,又能从中得到什么好处呢?她的大脑实在无法想象可能的理由。
看她如此惶惑,我于是接口说,选择长期素食确实是有很多好处的。首先皮肤会干净光洁很多,事实证明,五十多岁的台湾姐姐确实皮肤白净细腻,比我们这些三十来岁的人皮肤还要好很多。此外,茹素之人,五官的灵敏度会比普通人高很多。所谓有失就有得,主动放弃口舌之快,就必然会得到其他方面的补偿,比如精神更愉悦,身体更轻盈,内心更平静,少了很多肉食动物的浮躁和攻击性。我娓娓道来,是因为我曾经素食过三个月,身体力行过,故而深有体会。
可是听了我的话,那个疑惑的同事并没有恍然大悟的感受,相反她更加难以理解我的说辞,更质疑我所说的好处,她反复强调,为什么她要选择素食,显然她并没有真的在倾听。她旁边的同事听闻她反复地疑问感叹,既有几分不耐又自以为是地总结,为什么吃素?不过是被所谓的心灵鸡汤给灌迷糊了,否则还能有什么理由?她对于“心灵鸡汤”深恶痛绝,可是她将“正面思考”和“自欺欺人”混为一谈,也因此变得盲目抗拒,对很多新鲜的思想、行为变得固执己见,缺乏谦卑之心,不愿试图联结。
她接着又讲了一个活生生的素食者家庭的例子。她孩子的同学一家原先也是普通人的饮食方式,本来他们两家玩的极其要好,可是去年开始那家人选择完全素食了,于是她只能遗憾地疏远他们了。起因是,有一次她和女儿受邀去他们家做客,看到端上来的菜色全是分量极少,摆得极其精致的素菜,又人手一碗小米饭,她女儿几口吃完后,跑去厨房盛饭,只见锅底裸露,却被主人告知,圆圆,吃一碗饭就够了,吃多了会把胃口撑大,对身体不好……于是平常一顿饭要吃两三碗饭的她和女儿瞬间崩溃了,从此再也不敢踏足这家素食家庭的大门。她这个例子讲的是她为什么疏远那个素食主义家庭,仍是没有回答“为什么要选择素食”这个被另一个同事反复提及的问题。
她一讲完,办公室里的人们就七嘴八舌。有的说,这样吃下去正长身体的孩子怎么受得了?还有的干脆讥讽,你就应该回他,胃口早就撑大了,这一饿恐怕会得胃病。也有人诧异,竟然有请客吃饭不让客人吃饱的主人……众说纷纭中,各有各的关注点。但是我发现,有人虽然在问为什么,但是却不肯谦虚地理清楚为什么之一二三,也无意于客观了解事实的真相,只满足于抓住一个诘问,显出自己的勤问并不爱思好学;那些不问为什么的人,更是为了插话而插话,用话语权在刷自己的存在感,对倾听一词显得毫无敬意。在这个同事的例子中,我其实看到的是,那个素食主义家庭有将自己的想法和生活方式强加于别人身上的倾向,自以为自己的生活方式正确,所以本着为人着想的好心,来劝人从善如流。这是很多人的通病,不独独是素食主义者的怪癖。
一个人选择素食与否,这不过是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不值得评出孰优孰劣的等级。但是我们应该要能有一颗对差异之处的纯洁的好奇心,同理心,包容心,以及开放心,更应该对自己所不了解的事物保持一种谦卑学习的态度,而不至于贸然排除异己,对一切不同于己的存在过于大惊小怪,这才是一个人所应该具有的为人处世的淡定之心。
小嘟,妈妈其实是一个很容易循老守旧之人,对东西特别容易念旧,不喜新厌旧,但是在思想和观念面前,我尽量提醒自己要Open, 要能胸怀万象,海纳百川,不做窥天之井蛙,观海之河伯,也不固步自封,囿于成见。就像一池水,如果自断活水源头,长久之后,就会是一潭恶浊腐臭的死水;人的脑子也是一样,不勤于更新自己的思想,不善于接受相异的观点,那么久而久之,人就会变得固执己见而没有自知之明,这实在是人之最大也最缓慢进行的停止生长的自创悲剧。
小嘟,我不知道你以后会长成一个什么样的人,但是妈妈希望,妈妈能做一个积极认识自己,不被自己的短视限制的人,如此,也许将来可以给你身教,但不仅限于言传。
小嘟,已经夜里十一点啦,哥哥已经在妈妈身边打鼾了,你睡了么?我今天其实很想问问,你昨晚上有没有哭着找妈妈?但是妈妈忙得忘记问外婆了,不过以我对你善于变通的个性了解,你应该不会哭闹了,如此,即是最好了!
小嘟,不管你是睡了还是未睡,妈妈还是喜欢和你说,小嘟,晚安。
写于2019年9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