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八月十九日,封昭仪王氏为德妃,昭容杨氏为贤妃。立敬宗之子李休复为梁王,李执中为襄王,李言杨为杞王,李成美为成王。
八月二十二日,立皇子李宗俭为蒋王。
11、
河阳军士既驱逐李泳,每天相互煽动,想要作乱。九月,李执方搜捕为首谋乱者七十余人,全部斩首,余党分派到外镇,然后才告平定。
12、
冬,十月,国子监《石经》成。
胡三省注:
当时皇上好文,郑覃以宰相身份兼任国子祭酒,效仿东汉蔡邕前例,石刻《九经》,诸儒校正谬误,皇上又令翰林勒字官校正字体,和老师教授的不太一致。所以石经刻成后数十年,名儒都不去看,认为太繁冗累赘了。
13、
福建奏报,晋江百姓萧弘自称太后族人,皇帝下诏,命御史台调查。
14、
十月十八日,任命门下侍郎、同平章事李固言为同平章事,充任西川节度使。
15、
十月二十四日,御史台奏报,萧弘是假冒。皇帝下诏,遣返乡里,不加罪,希望以此最终能找到真舅舅。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四十六
唐纪六十二
公元838年——842年
共5年
文宗元圣昭献孝皇帝下
开成三年(公元838年)
1、
春,正月五日,李石入朝,中途有盗匪射击他,微伤。左右奔散,李石马惊,奔驰回家。又有盗匪伏击于坊门,砍断马尾,李石仅逃得一命。皇上听闻,大惊,命神策六军派兵防卫,敕令全国捕盗甚急,竟无所获。
正月六日,百官入朝者九人而已。京城数日方安。
2、
正月八日,追赠故齐王李凑为怀懿太子。
3、
正月九日(原文为戊申日,根据柏杨考证修改),任命盐铁转运使、户部尚书杨嗣复,户部侍郎、判户部李珏为同平章事,判、使原职保留如故。杨嗣复,是杨于陵之子。
4、
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李石,在甘露之乱之后,人情危惧,宦官恣横的情况下,忘身报国,所以纲纪粗立。仇士良对他深为痛恨,秘密派盗匪杀他,未果。李石惧怕,累次上表称病辞职。皇上深知真实原因,而无可奈何。
正月十七日,任命李石为同平章事,充任荆南节度使。
5、
陈夷行性情耿直,厌恶杨嗣复为人,每次讨论政事,多相抵触驳斥。二月四日(原文为一月,根据柏杨考证修改),陈夷行以足疾辞位,皇上不许。皇上命起居舍人魏谟进献他的祖先、文贞公魏徵的笏板,郑覃说:“在人不在笏。”皇上说:“我要那芴板,是‘甘棠’的意思。”
胡三省注:
周朝人思念周公,不敢剪枝或砍伐周公种植的甘棠树。皇帝思念魏徵的正直,所以喜爱他当年用的芴板。
6、
杨嗣复打算举荐李宗闵,担心被郑覃阻扰,于是先令宦官向皇上吹风。皇上临朝,对宰相们说:“李宗闵多年在外,应该给他一个官职。”郑覃说:“陛下如果怜悯李宗闵被贬得遥远,只可以向北移近数百里,不宜再用。如果用他,臣请先避位。”陈夷行说:“李宗闵之前以朋党乱政,陛下为何爱此小人!”杨嗣复说:“处理事情,贵在得中,不可只凭自己爱憎。”皇上说:“可以给他一个州。”郑覃说:“给一个州太优待他了,最多给他一个洪州司马吧。”然后与杨嗣复互相指责对方结党。皇上说:“给一州也无妨。”郑覃等退下,皇上对起居郎周敬复、舍人魏谟说:“宰相喧争如此,可以吗?”回答说:“确实不可。但是,郑覃等尽忠愤激,不自觉而已。”
二月九日(原文为正月,根据柏杨考证修改),任命衡州司马李宗闵为杭州刺史。李固言与杨嗣复、李珏友善,所以引荐他们居掌大政,以排斥郑覃、陈夷行,每次议政之际,是非锋起,皇上不能决断。
7、
三月,牂柯入寇涪州清溪镇,被镇兵击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