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 观课议课" 是一种比较流行的研修活动。与我们熟悉的" 听课评课" 比较," 听" 指向声音," 观" 强调用多种感官收集课堂信息,在多种感官中,"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透过眼睛的观察,除了语言和行动,课堂的情境与故事、师生的状态与精神都将成为感受的对象,观课追求用心灵感受课堂,体悟课堂。
那么观课时需要我们从哪些角度去观察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从“准备”这一角度可以从以下几点观察:
1、学生课前准备了什么?是怎样准备的?
2、准备得怎么样?有多少学生作了准备?
3、学优生、学困生的准备习惯怎么样?
二、从“倾听”这一角度可以从以下几个观察点着眼:
1、有多少学生能倾听老师的讲课?能倾听多少时间?
2、有多少学生能倾听同学的发言?
3、倾听时,学生有哪些辅助行为(记笔记/查阅/回应)?有多少人?
三、从“互动”这一角度可以关注以下观察点:
1、有哪些互动行为?学生的互动能为目标达成提供帮助吗?
2、参与提问/回答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
3、参与小组讨论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
4、参与课堂活动(个人/小组)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
5、学生的互动习惯怎么样?出现了怎样的情感行为?
同样,议课与评课又有所不同," 评" 是对课的好坏下结论,作判断;" 议" 不是为了下结论,它是围绕观课所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 议" 是对话和反思,议课谋求的是课堂教学的改进和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课只是交流和探讨的平台。如果说评课是把教师看成等待帮助的客体的话,议课则把教师培养成具有批判精神的思想者和行动者,帮助他们实现自身的解放。
总而言之,观课议课可以让我们跳出听课时的旁观心理,更好地参与到学校的教研活动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