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7
沈葆桢一而再,再而三的与曾国藩争军饷,使得曾国藩也放弃了一再忍让的态度,原本曾国藩就是一个内心强硬的人,也许他只是因为“圣贤”的标准与世俗的名声才学会忍让,但其实这种忍让,更多的不是出于个人利益考虑,而是出于大局的利益。
因为沈只是站在一省的角度看待问题,只想把自己的一亩三分田维护好,而曾却心系“天下”,前两次的忍让,是因为军饷金额不大,对大局没有大的影响,而沈的存在对于大局有更大的作用,两害相权取其轻,曾当然只能忍下。
当第三次沈要把所有的军饷都截留时,这时已经数额巨大,而且在攻打南京的关键时刻,断饷不仅是战败,更可能导致湘军哗变,几年的苦心经营,就可能毁于一旦。当站在更高层面思考时,曾国藩就不再忍让,而是据理力争,为湘军、为“天下”而抗争。
这种忍,是忍辱负重,不止简单的忍气吞声。忍是为了更有作为,韩信能受胯下之辱,而不是逞匹夫之勇,也是想蓄势待发。忍应是为了战略而做的战术性放弃,这就有舍有得;如果一味的忍让,没了底线,那就成了舍本逐末了。
——hr弟夜读《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