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平:《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读后感
不可否认,在高速发展、变化的时代里守着一颗淡然如水的心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还记得14年春晚的那首《时间都去哪儿了》吗?它有没有让你为之落泪?时光和世界匆匆飞逝,快节奏的生活正让时间变得越来越昂贵,阅读、写作越发功利,被稀释的是人世间最珍贵的感情。于是,我捧起此书,想要将心暂时安放在旧时光,听一个父亲的絮絮低语。
“在妞妞这个昙花一现的小生命身上,我的亲情和我的苦难交织在了一起,苦难使我对亲情有了刻骨铭心的感受,亲情又使我对苦难有了追根究底的思考。”妞妞是作者的第一个女儿,他还未认真体会到初为人父的喜悦,妞妞还未满月,一纸眼底瘤诊断书如晴天霹雳。他将初为人父的那段日子比作人生航行中的一片新大陆,怀着虔诚的感激和新鲜的喜悦,却不知这新大陆注定成为凄凉的流放地,他生命中永恒的孤岛......故事听起来如此简单粗暴,置身事外的人永远体会不到受难者的痛苦。周国平研习哲学,他沉浸哀伤却也体悟人生与苦难,他思考选择与因果也相信命运。
读“妞妞小词典”,为作者细腻的描写和深沉却简单的爱所动容。第一次喊爸爸妈妈,第一次自呼,摸着妈妈的身体做语言练习,每一次认知,每一次发出指令,说话越来越联贯......妞妞的词典那么复杂,复杂到几乎记录了所有发生在妞妞身上的事情,精确到时间。妞妞的词典那么简单,简单到我只能读出一个父亲的爱。他明白爱得越深,痛苦也越烈。于是,佛指点灭苦之道:断绝爱欲,看破红尘。然而,他不能不爱,不愿不爱。他的爱不理睬佛的教导。“一个诞生是一轮诗意的太阳,在它的照耀下,人间一切苦难都染上了美丽的色彩。”“如果一个人不曾亲自迎接过来自永恒的使者,不曾从婴儿尚未沾染岁月尘埃的目光中品读过永恒,对永恒会有多少真切的感知呢?”可曾想过这段时光对于父亲痛苦得无以附加:“那支在月子里听熟了的摇篮曲凄凉地重复着,出殡地脚步声取代新生命跃动地节律,注定要纠缠我一辈子。摇篮上空悬挂着地五彩气球、布娃娃和玩具化作祭幡在寒风里飘摇。每一件娃娃衣都可能是寿衣,每一条童毯都可能是尸布。从摇篮到坟墓只有咫尺之遥,从天堂到地狱只在旦夕之间。”在这样的痛苦中,选择爱何尝不是选择了折磨?
读“无可选择”,震撼于精神的折磨与思考的深邃。妞妞的父母出于种种考虑或是抱着一丝丝侥幸抑或是命运决定了让妞妞顺其自然地长大,寻找各种方法却并未让其做手术。意外的是在网上读到“狂妄”且有才华的少年作家子尤创作的《让我心痛的妞妞和<妞妞>》一文,他认为妞妞不是没有活的可能,是他们主动放弃了。在我看来,作为一个癌症患者,经他痛苦的切身体会生发的思考虽不无道理,却失了一份理解,一份为人父母的理解。世上的人生千万万,若是他处在作者的位置,在经历了亲眼目睹初生的小生命走向死亡的过程日日令人处于崩溃边缘的折磨之中,他真的能作出他所谓的无比正确的选择?“不管我们的理性多么清醒地洞察死后的虚无,我们的种族本能仍然使我们多少相信孩子的生命使我们自己生命的延续。所以,目睹孩子的死,差不多是目睹了自己的死。这使一种最接近于目睹和身受相重合的死。目睹自己所孕育的生命毁于一旦,无常在眼皮底下演出一整出戏,世上不会有比这更可怕的幻灭之感了。”这幻灭之感的可怕,岂是从文字中就能体会到的?
作者不是没有悔恨没有及早给妞妞动手术,假想过妞妞虽然盲了,但照样会活得快快乐乐的。他甚至解剖自己:是他的潜意识做了他自己当时都并未意识到的放弃的决定,反省自己一开始对她的爱还远未到不顾一切的地步,不肯接受有一个残疾女儿的事实。在他的内心深处回响着一个他自己没有勇气说出口甚至没有勇气谛听的声音:全或无!“全”只是理想,现实总是不“全”的,有缺陷的。全或无表面上是一个多么骄傲的公式,其实是一个多么自私的公式。对于一个自命对人生有相当觉悟的人有这等幼稚的信仰,他骂自己浅薄,骂自己自负。
而子尤的想法不正是作者所说悔恨是一种事后的聪明么?在悔恨者眼里,往事是一目了然的。他已经忘记了当初选择时错综复杂的困境和另一种可能的选择的恶果。此时此刻,已实现的这种选择的恶果使他成了那种未实现的选择的狂信者。他相信,如果允许他重新选择,他将不会有丝毫犹豫。子尤说毫不犹豫给妞妞做手术也正是亲身经历了不给她动手术的后果的作者现在会毫不犹豫去做的,但是作者没有也不可能亲身经历给他动手术的后果了。“选择的困难在于,一个人永远不可能依靠自身的经验来对不同的选择做比较。无论当时,还是事后,比较都是在想象中进行的。在做出选择之后,选择的困境丝毫没有消除,迟早会转化为反省的困境再度折磨我们。当一个人面临不可逃脱的厄运时,无论他怎么选择,悔恨已是他的宿命。所谓两害相权取其轻,这轻重怎么衡量?只要你取了,受了,那身受之害永远是最重的!”
我宁愿相信是命运的复杂,宁愿相信人性的简单与美好。妞妞的死亡已不可逆转,如果你认为这个父亲在为自己错误的选择开脱,为自己的心灵少受些煎熬而写一本厚厚的札记,这些长久的思考与坚持也远非常人所能做到。更何况,它给了我们如此多的启迪与思考。
套用朱自清先生的话:“我自己是没有什么定见的,只当时觉得要怎样写,便怎样写了。我意在表现自己,尽了自己的力便行;仁智之见,是在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