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因为工作的原因,两地分居的一段时间,我每天都会跟媳妇视频半小时。儿子刚满周岁,成了镜头前爬开爬去的小动物,充实着我们交谈的话题。为人父母的我们,多是围绕着孩子的饮食起居,这是最淳朴的牵挂。
孩子白天跟着奶奶玩,只有晚上跟着妈,而身为人父,我也只能是声援。偶尔会有头疼脑热,最冷静的反倒是他的奶奶。我说是不是先给孩子吃饱穿暖多喝水多休息,老妈说:你懂个屁。可我分明记得小时候,生了病就是这个流程。
后来,媳妇跟我说,孩子生病这两天,祖孙三代人白天黑夜的,挂号取药量体温折腾的天翻地覆。当奶奶的比当妈的还要着急,连饭都没心思做了,老头子回到家冷火秋烟的,只能再去刷锅洗碗点火做饭。
2
媳妇问我,这跟你说的老太太不一样啊?
孩子出生以后,媳妇辞了工作,专职在家带娃,老妈自告奋勇的当起了辅助。我休假在家的时候,他每天做饭洗尿布一顿忙活下来要半天,我问她能不能用洗衣机洗,她说洗不干净。
而我记得前一天,因为讨论什么事,我脱口而出,现在社会上最怕的,就是你们这个岁数的大妈。她当时明显怔了一下。是啊,伤人心的话不需要太多,一句就够,一针见血。母亲当年用以虚张声势的强硬霸蛮,业已被孙子孙女的乖巧融化掉了。含饴弄孙,颐享天年,对于一老一少来说,在很多年以后都是值得回忆的。
3
对比老太太的变化,我发现自己越发的不合群了,尽管岁月的虚度或多或少带来了一些成长,但多是些事后的教训。像是花了大价钱买了个赝品,不要不行吧,要了看着也恶心。
我们的职业是依赖于政策的,这政策的不断变动又似掐着了命脉,哪管你是七尺男儿还是血气方刚。于是我常常怀疑当年是怎样的鬼迷心窍,选择了这样的行业,生生把一手还不算太烂的牌打的更烂。
母亲和妻子倒是站在了治愈者的位置上,她们也不希望我倒下,我是母亲二十多年教育的成果,也应该是孩子几十年成长的支持者,没有理由逃脱。
我把十几年前爱做梦的毛病重新拾起来了,这些年近似于无忧无虑的生活,我的竞争能力已经极其微弱,这过程很像市面上流行的温水煮青蛙的说法。水热了,我的神经竟然没有完全麻木,需要开始辗转腾挪。
4
孩子的出生,是生命的延续,更是人的再次发育,陪伴着一起成熟。可能是经济拮据引发的从外到内的变化,也可能是心理恐慌触及的由内而外的蜕变,其实也不需要辨别,原因并没有那么重要。
也不知道该怎样去表述,两代人的目光都聚焦到蹒跚学步、咿呀学语的孩童上来,再也不用担心老之将至,再也不去关心无谓的指责,拨开浮云,孩子才是大家最大的公约数,亲亲疏疏的争斗暂与我们无关了。
我想现在单位领导所谓的事业心,大概是要按重要与否排列出先后顺序,对这个顺序的认可程度可能会影响到别人对你的看法,而这个看法在涉及到人生的根本时,会变得不值一提。我永远不会成为那种为了工作舍弃家庭的人,或者说尚且没有碰到一种工作,足以让我重新分配更多精力投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