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5-27
今日晨听的是王安忆的长恨歌。便签语是此恨绵绵无绝期,天长地久有时尽。
未听这篇文章之前,以为此恨是指爱情,听完之后,却明白此恨是指那残缺孤零的命运。王琦瑶这一生从年少到年老,遭遇过各种类型的爱情,可是上海这个地方,承载的是醒来就会消散的梦。王安忆的笔幽婉细腻,王琦瑶就在这支笔下浮浮沉沉,演绎一个上海滩女人的一生。陈先生的一见钟情,李主任的倾心怜惜,老二的单纯爱恋,康先生的放纵时刻,混血儿的露水之欢,转眼到了三十岁,王琦瑶想自己什么都没留下,于是决定生下没有父亲的女儿。抚养至23岁之后,女儿的婚姻也是被算计和利用。
即使老去,但风韵犹存的王琦瑶,你还会遇到怎样的感情?
后来她遇到老克拉,比王琦瑶小的年纪,倾述说自己喜欢年纪大的女人,却在看到王琦瑶枕头上留下的染发剂,至此相弃,不再回头。而觊觎她一箱金子的另一个男人,趁夜晚摸进王琦瑶的家里,和她一番争执,本可以让那人走出家门,免一场祸事,却让心高气傲的脾性断送了自己的性命。
人在死时就会回想起生命当中某一个重要的时刻,而一般而言,那个时刻就是最初刚开始的时候,王琦瑶躺在舞台上的床上,演一个死去的女人,如今她也不用再演,她就是那场谋杀与自杀里的女主角。
难怪那么多人渴望得一人心,至此到白头的爱情,身边的人来去多了,感情倾注得越发稀薄,到最后,即使你想好好爱,你也没有了爱人的能力,反而有种深深的无力感。总是难以改变这种死循环的时候,我们便把它称之为不可挣脱的命运。
2017-5-28
今日听完长恨歌的结局后,听了余华的兄弟。
推荐语是癫狂与悲喜,黑暗与光明,两种人生,一种兄弟情。
播音是用第一人称读完的,金句里却是第三人称。暂且不去议论这件事。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余华的小说,以前一直听说他的活着是一部值得看的作品。也是听说着,也没去看。今日的兄弟却是让我心生趣意的,这是指他对李光头的描写和塑造,带着乡土的朴实,暴发户的枉顾礼法,兄弟的入骨深情出现在我的眼前,我想正如李光头自己所说的那样,他的皮相大概就是普通的样子,比不上他的兄弟,被他称为光之子的兄弟。
这篇兄弟里,李光头是以懵懂无知大方地语气在述说他和兄弟之间的故事。作为兄弟,其实并不是字眼里那样的相互扶持,有难同当,有福同享。相反,他们俩之间的贫富总是不平衡的。大概正是因为这种不平衡,所以这个故事也会变得丰富起来。当初一起穷的时候,我们可以是兄弟,我答应你的母亲要好好照顾你,我便好好照顾你。但是当我发现有美好的姑娘喜欢的是我,而不是你的时候。我便愿意死这一回,来换和你的决断。我不知道怎么去评判他的兄弟是不是一个好兄弟,真的很难说出个黑白来,大概是因为我们活在世上,本身就是活不出个黑白来。
兄弟,有的时候不仅仅是一份深如大海的情谊,也有可能是一把割断你脖子的锋刀。爱有多深,恨只会更深。可是这恨中却始终夹杂着那缕最初的爱,人的感情,哪里是三言两语能说得清的,毕竟有人这样用尽了一辈子,也无法参悟透逃离苦痛。
就算生离死别,我们还是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