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顶尖的运动员他会很多招式,但是在最关键的时候,他只会用最稳妥的。并不华丽,也不出人意料,因为只有不华丽的招式才稳。不需使用大面积的空间,只在一个小区域使用,可以减少其他运动员干扰。
为什么这个时代这么讲究空间,因为空间打法最高效,最稳定。空间是什么,空间是结构,不是技术,不是吨位,不是速度。所以还在强调那些古典时代的球员,如果在这个时代怎么样,就好像现在的数据分析师是吃白食的。单点的强大,永远比不过整体的强大,系统的强大,这是最基本的常识。
篮球和其他领域都是互通的,篮球看不懂,其他领域也是半桶水。
为什么几个三流球员组合在一起,可以打赢一二流球员,就是系统。当然会有裁判恶意干预,这种干预只要稍微一两个就行了,关键的因子,只要植入进去,就会形成蝴蝶效应。球星都有强大的马太效应,其实很多时候,角色球员也能拿到那些数据。但是大老板并不不喜欢,球员是产品,我只需要几个明星产品,不需要太多,他的背景性格要符合利润最大化。
但是系统需要试错,调教,组织的,强大的后勤组织,强大的技巧,耐心,所以野球,校园,都没有这样的土壤。所以这就是落后的原因之一,没有时间,没有资源去做。
速度当然很重要,运动就是一种位移,位移当然有速度。但是篮球是追求绝对速度吗,现代篮球顶级运动员,绝对速度没有特别快,因为相对位置更重要。相对速度,相对位置,都很重要。即对速度,位移的控制力。为什么太快反而不好,因为距离大了,对方有了施展空间。只快半个身位,你能清楚的感受对方,对方却被你卡住无法做动作。
所谓空间,从变化的角度看,是调动。不停的调动,打破,解构。如果你不动,或者动的特别慢,那么打破的难度就大,所谓的不追求绝对速度,也不能太慢,因为太慢了,结构就很难被打乱,外力小了,粘连性强了。
持球大核,见效很快,因为他能力强,空间由他分配,插上就用。缺点是分工太明确了,其他人变成了工具。在关键时候,人不是机器,会犯错,会累,会有思想变化。越是依赖的,越是对手想针对的。企业也一样,业绩靠核心员工,你的企业就是为他服务,能不倒闭吗。关键时候,对手当然会选择田忌赛马了,简单。
这种人时候野球场很吃香,刚刚说了,即插即用。野球场互不认识,怎么把几个互相不认识的人,组织在一起。野球场防守的时候,大多数都是随机应变,没有战术,所以很容易被单个球员打蒙。但是职业比赛相反,单个球员再厉害,也需要辅佐才能出成绩。
打野球需要很强的临场应变,你的队友不一定是最厉害,但你可以针对性的快速布置,田忌赛马。发现队友的特点,身体好的积极性高的防守对面得分的,经验丰富的速度慢的防守对面也是速度慢的,得分能力强的可以找对面弱的来打。大家都是随便玩玩的,有效。
实力超强的球队,并不需要每次都赢很多,因为规则是只要比分比对手多就行了,所以能够更好的控制分数才厉害,而不是得分。发力的时候多得点分,或者让对手少得点分,大部分时候划水。所以说场均得分,净胜对手得分,每回合得分,总得分,从输赢的角度看并不如媒体说的那么重要。得分越多,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球队其他人分担的越少,你的体能消耗越大,球队的战术越简单。
如果一个人在不同场次得到了截然不同的数据结构,而且数值很高,说明他能够适配不同的队友,适配不同的情况。
没有所谓的正规手型,现代篮球的投篮手型越来越多。使用什么手型取决于你的需求,面对防守需要的速度准度高度。适配你的身体,位置。
以前是没有3d一说的,3d就是空间的一种。里面包含了位置速度坐标,运动的轨迹。如果理解不到位,是无法成为3d的。乍一看好像很容易,会投篮,会防守,会简单突破就行了。如果一个3d打的好,得分多了,他还会甘于只做一个投篮吗,他还会专心防守吗。一个肩负了最重防守任务的人,会消耗最多的体力,也会得到最多的犯规,却得不到最多的掌声。我消耗对面最能打的,同时限制我的球权,但我只能拿第二第三第四的薪水。心态很重要。
所谓的专业篮球主播,央视的主播,有时候还不如一个只提供情绪价值的主播。这本就是一个门槛很低的职业,却又要求很高的职业。早入行,有背景,有资历,是这些人的护身符。有的主持人,紧紧是熟悉这个领域。精确表达,深刻洞察,情绪价值,临场应变,还是需要一定天赋和机缘的。门槛低,但万里挑一。
系统构建有利于效率提升,发挥团队最大价值。个人特点创造独有优势,给组织带来质的提升。两者应该取平衡,个人应服务于整体,整体最大化每一个人力量。
事实跟集体印象差距,可以非常大。被称为软蛋的球员,可以用最硬的战绩拿总冠军。一个在专家和球迷眼里完全没有天赋的运动员,可以不断的拿到各种疯狂的数据,和总冠军。专家怎么都想不到,观众看到了还不承认。
一个球队总能在需要的时候,有角色球员站出来。这不是运气,这是一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