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米:你与恶龙缠斗过久,终究会变成另一条恶龙

雷米的书像一把精巧的手术刀,剖开犯罪心理的迷雾,却总在最后让你看见自己心底相似的战栗。他笔下的罪恶扎根于我们最熟悉的日常——或许是写字楼里积压的怨愤,或许是旧弄堂里发酵的私心。这种将极端案例与普遍人性相勾连的技艺,让悬疑故事成了照见众生相的镜子。


犯罪心理学的知识如盐溶水般化入情节,推动着探案进程,也照见着我们共同的精神困境。那些看似牢固的生活——体面的工作、和睦的家庭、稳定的友情——在极端情境下竟如此脆弱。那些扭曲的心理轨迹,是人性在极端压力下的变异。读他的书,就像在安全距离外经历了一场场道德困境,合上书页时,对“正常人”三个字有了更宽容的理解。


在雷米的作品中,加害者与受害者的边界时常模糊,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历史创伤在命运中跋涉。他描写犯罪者,总会发现那恶里掺杂着不得已;描写追凶者,又常看见正义背后深藏的阴影。这种拒绝简单二元对立的叙事,让读者意识到正常与失常、善良与邪恶之间的距离,有时薄如一张纸。雷米用罪案这面镜子,照见的其实是我们每个人的软弱与尊严,恐惧与勇气。他教会我们:理解黑暗,不是为了原谅罪恶,而是为了更谨慎地守护光明。


原文摘录:


一般情况下,如果一个人的右手为习惯手,那么当他沉思的时候,视线朝向左上方,是想起了经历过的事物。如果朝右上方,是在想象未曾见过的事物。如果眼球转向左下方,意味着他在想象声音,如果眼球转向右下方,意味着他在回忆某种视觉片段或者其他身体的感受。

——《心理罪·暗河》


人撒谎的时候会去摸脖子,这是最典型的表现。

——《心理罪·暗河》


所有的爱情都是卑微的,在你向他敞开心扉的时候,就已经心甘情愿的投降。

——《心理罪·城市之光》


也许,每个人想要的都不是真相,而是一个说服自己的借口。

——《心理罪·城市之光》


烦恼来源于不可企及的欲望,无欲无求自然可以逍遥自在。

——《心理罪·画像》


回味一件事情的最好时机,恰恰是失去它的时候。

——《心理罪之教化场》


既然解释不通,那为什么一定要解释呢?

——《心理罪》


你与恶龙缠斗过久,终究会变成另一条恶龙;你凝视深渊,深渊也将回望你。

——《心理罪》


当一个人被剥夺的一无所有的时候,他就危险了。

——《心理罪》


人生至高无上的幸福,莫过于确信自己被人所爱。

——《人鱼》


有的事情,不可能再好,不应该再好,所以,不圆满,会让人觉得更安全。

——《智齿》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