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不只是一场战争,所产生的结果,让中国人受益至今

公元前260年,秦、赵两国在长平爆发了战国时代最惨烈的大战。

此战,是秦赵两国的战略决战,胜利者将有机会统一六国,诱饵非常诱人。

战争分为两轮。

第一轮,秦国王龁VS赵国廉颇。

秦国进攻,赵国防守,由于廉颇防守坚固,秦国未占得便宜。

然而,在秦国的反间计下,赵王临阵换将,用赵括替换廉颇为主将。

秦国则悄悄的派上了白起。

于是第二轮开始。

秦国白起VS赵国赵括

白起佯装不敌,引诱赵括攻击,结果赵括上钩,惨剧就此酿成。

秦军战胜,赵军40万被坑杀。

自此,秦国统一之势便无法阻挡,终于有力量推动各项大型的利民工程。

这些工程,不仅在当时助推秦国称霸,更在随后的两千多年里,给人民带来了无尽的利益。

第一处工程,都江堰

公元前256年,也就是长平之战后4年,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开始修建都江堰。

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几个部分相互依赖,功能互补,科学的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等问题,将水患彻底消除。

都江堰的灌溉面积达到30余县市区,自建成以来的两千多年里,一直灌溉着成都平原的万亩良田,使得成都平原成为了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

对成都而言,都江堰提供了大量的灌溉和生活用水,对维持成都人的城市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今,都江堰也成了成都的网红打卡地,附近还有青城山,离锥公园等景点,是成都人周末放松的后花园。

余秋雨更是有诗写道: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

2000年,都江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当然,除此之外,它还是全国重点文化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第二处工程,郑国渠

公元前246年,也就是长平之战后14年,水工郑国主持兴建郑国渠,耗时十年完工,这是关中地区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在当时,唯有秦国有此实力修建。

郑国渠长达300里,位于今天的陕西省泾阳县,建立后,便哺育着关中平原,使得原本贫瘠的土地肥力增加。关中,开始变得富甲天下。

郑国渠不仅在当时发挥作用,在现代仍在服役。

1929年,陕西关中发生大旱,三年颗粒不收,饿殍遍野,急需要引水灌溉解决燃眉之急。

当时,著名水利专家李仪祉先生临危受命,决定在郑国渠遗址上新修泾惠渠。在他本人的亲自主持下,自1930年12月破土开工,无数民工齐心协力,耗时两年,终于修成了泾惠渠。自此,郑国渠续造福关中百姓。

2016年11月8日,郑国渠申遗成功,成为陕西省第一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如此看完,便知道长平之战所带来的结果。

战争的残忍我们无法忽略,数十万生命转瞬即逝,我们无法忘记。但秦国战胜后为人民谋的福利,我们同样应该铭记。

因为它为关中平原和成都平原的人民带来了数不尽的益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