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印记】20191120
……
上周在南京出差就听说王云校长要来二小,内心很激动。我知道他是一个有故事的人,更知道他的一些经历,那些经历注定他可以用更大的格局来看待一些问题,可以从更多元的角度帮我们分析我们目前的现状以及我们还可能寻找到的路径。
今天,他来了,如我所期待的一样,他的讲评以及分享让我的思路更开阔,对问题的见解更深入。我是一个需要在对话中不断寻找,不对定位型的老师,虽然我没有很多人那么清晰,但多年的经验和我对教育的基本理解,让我对一些事情还是有自己的想法的,而且我固执地认为,它目前还是相对比较优化的一种理念和价值观。
曾经的团队里,我最开心和最痛苦的是同一件事情,就是在开放的团队里每天都在不断地打破自己原有的认知,然后通过共读、研讨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进行重构。每一个人观念的形成,或者说理念的建构,都是这样一轮一轮的打破,重构,再打破,再重构……从而形成自己对事物的理解。
今天在二小的语文团队里,我嗅到了这样的气息。
……
今天还有更开心的一件事情,就是成立了“无倦•读书会”,教师,必须阅读。
这是我昨天写的『时光印记』里的一部分,很多思考源于一个人:王云校长。
对于“王云”这个名字,我是三年前才知道的,三年之前我认识的他,大家叫他“西门小醉”,我不知道他名字的由来,也没有细究过,就像那个时候我叫“风中锦瑟”一样,只是那一刻我觉得我应该有个网名,好让我在“教育在线”这个江湖上流浪的时候是有称号的而已。
三年前第一次见王云校长,是和师父一起的,他们俩应该是超级好的朋友,就是那一次我才对上曾经在团队里被很多人无比崇拜的小醉就是眼前的王云,他无比高大,风趣而幽默……我远没有想到那个课件里署名的王云是这样的,(为什么是课件署名,它是有原因的,他们作为团队的核心成员,开发了全人之美2.0版本课程,和全人之美2.0版本一起得还有资源包,课件就是具体的呈现方式。),那个时候他已经很厉害了,是老魏每一次提到眼角都挂着笑,语气中满是自豪的一个人。二是和师父站在一起,我内心的敬仰也就多了一层。
那个时候小醉应该离开团队有一段时间了,在他身上我看到了团队气质之外的东西,我内心还是蛮开心的。有时候人在一个团队里呆久了,身上难免有很重的团队气质,因此也就掩盖了最本真的自己。
那一次我还是很拘谨的,多数都是我在听,她们在聊,偶尔说几句,对我一些了解,王校应该也是因为师父的介绍。
那次之后似乎就没再有交集了,王校区了青岛中学做课程开发,而我继续在我的教室做着我喜欢的课程。
再后来,我来了全课程,这是一个温暖的团队,是一个无论走在哪里都被认可,被欣赏,被尊重的一个团队,如村长说的那样,他希望我们每个人无论在哪个城市都可以有尊严地生活。
后来再遇见王校,就是在我们全课程团队里,他已经是南京赫贤学校小学部地执行校长了,我特别欣喜。如同我前面写的那样:。我知道他是一个有故事的人,更知道他的一些经历,那些经历注定他可以用更大的格局来看待一些问题,可以从更多元的角度帮我们分析我们目前的现状以及我们还可能寻找到的路径。
除此,让我更敬畏的是他的专业,尤其是他的阅读背景,或者说阅读史……一个人的观念很多时候和经历有关,但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和阅读是高相关的。
跟随老魏的三年里,老魏每一次的讲述也好,演讲也罢,除了听内容,我更关注他的思维方式。对,我感兴趣的是他的思维方式。我喜欢研究一个人的思维,他到底为什么这样来想问题,他背后的理论支撑或者说工具是什么。
从暑假全课程培训到二小的PBL培训,我再次遇见王校,他和老魏蛮像,又不像。我很喜欢听他来分析问题。
昨天是他第一次来二小,有幸听他评课和讲述,是另一种视角下对课堂,对课程的理解和建议。让我受益匪浅。
对于全课程的理解,我觉得自己把握的还是蛮准确的,但是我的解释力还是差了一些,究其根源还是思维方式的问题,再往深处究就是阅读的问题,是根本性书籍阅读的问题。
看到差距,才好再虐一下自己……
感恩遇见……